■ 王长松
今年以来,皖北煤电集团恒源煤矿实施“8”项特色安全管理,不断提升安全工作质效,推动矿井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发展。“三违”人数显著下降,三季度环比一季度、二季度分别下降33.3%、22.9%。
提升认知,突出一个“知”字。进一步优化培训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具有恒源特色的“3651”培训工作体系,以“3+6”自主安全培训为抓手,提升培训质量效果,把好安全生产的第一道“关口”;以“五位一体”+培训深度融合为载体,规范员工操作行为,提升安全防护意识;以职能科室“素质提升”工程为基础,增强法规意识和业务素养,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职能科室安全管理效能;以“人人争当熟练工,个个胜任关键岗”活动为突破口,进一步提升矿井操作岗位职工熟练程度,保障关键岗位人才队伍接续。
提高技能,突出一个“练”字。实施“七步” 教学法(“解析”培训、“心口”训练、“示范”教学、“实践”演练、“达标”考核、“推演”优化、“固化”提升),优化“五位一体”岗位作业标准培训,把“教学、演练、实践”融为一体,紧紧围绕现场作业“五位一体”中安全风险点和操作难点,全程跟进、实时纠偏,提升人机交叉作业风险辨识能力和处置能力。今年以来,编制了103个岗位工种员工记忆口诀卡,拍摄了五位一体岗位作业标准流程操作培训短视频17部、安全视频35期。
敬畏安全,突出一个“敬”字。深入开展案例警示教育,观看、点评典型性“三违”视频,全员观看《黑色三分钟 生死一瞬间》警示教育系列专题片,让员工吸取事故教训,时刻绷紧安全之弦,心怀敬畏生命、敬畏安全之心。以制度建设年为契机,做好制度顶层设计,修订完善制度18项,建立全员安全责任考核体系,基层单位坚持每天召开隐患排查会、井下安全确认会,让全矿干部职工敬畏制度、敬畏规章,持续推动事后问责向事前预控管理转变。
管控风险,突出一个“防”字。坚持把安全风险挺在隐患前,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严格贯彻落实“年排查、月会商、周分析、日调度、班实施”的风险防控机制,持续消除“三惯”思想,突出变化管理,强化重要任务跟踪督办发挥调度作用,提升调度会质量,每日梳理重要信息,建立管控清单,实施管控日调度,实现举措闭环管理,超前防范化解风险;坚决杜绝两个“随意”,践行“四个首先”,强化“零星工程”安全管理,加强零散作业人员以及迎头后路安全管控,切实规范现场管理和作业行为带来的操作风险。
消除隐患,突出一个“查”字。坚持日常排查与综合排查、专业排查与专项排查、动态排查与岗位排查的“三结合”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行事故隐患排查清单化,建立了视频监控与现场确认的联动机制,实现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切实提升事故排查治理质效;持续开展“周末特检”“零点行动”“专项督查”等多形式的动态督查活动,紧盯重点领域、特殊时段、关键环节现场安全管理,重点查处不安全行为、隐患治理效果、关键人员现场履职情况等,突出抓好重大隐患和隐蔽治灾因素排查,树牢“查大隐患、治大灾害、防大事故”的理念。
动态达标,突出一个“创”字。围绕“两副井+四主线+采掘面”开展标准化创建。以“一头一面一硐室一系统”“精品工程”创建为抓手,从系统、装备、管理和变化管理等方面入手,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每周组织召开一次“精品工程”创建推进会,明确时间节点。截至目前矿井完成了Ⅲ41采区变电所、Ⅲ412风巷、Ⅱ41上1工作面“精品工程”验收工作。目前,按照集团公司函的要求,正在积极筹备Ⅱ636工作面“110”工法切顶卸压巷自动成巷示范巷道现场会。
技防保安,突出一个“技”字。针对矿井水害严重,灰岩水治理按照“立体防治、区域治理”水害防治理念,形成了具有矿井特色的“3122”底板水害防治模式。矿井建立了水文动态遥测系统、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系统、水害微震监测预警系统、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系统。以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推进地面多分支顺层钻孔水害防治技术,实现水害治理的“五个转变”。坚持智能化开采,建成Ⅱ41 上 1 智能化工作面,人员在地面调度中心常态化操作。矿井实现了通风、压风、提升、排水等系统集中控制,建成一体化、智能化调度指挥系统,不断改善作业环境,减少员工劳动强度,提升安全防范能力。
压实责任,突出一个“考”字。落实集团公司“改办优”十五条举措,狠抓干部作风转变。考核就是压实责任,严格对照文件规定,加大对不安全单位、不安全现象、不放心的人、不放心的事追责问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