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04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科百特:自主创新 “膜”力无限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华东周刊 周子青/文

 

高洁净标准的生产车间,品种齐全的各类分析设备……地处萧山南部河上镇的科百特厂区里,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开展着生产、实验。一张张用于生物医药、半导体芯片制造环节的微孔膜材料从这里起航,源源不断“飞”往世界各地,而就在几年前,这些关键材料的技术还被国外公司垄断,长期依赖进口。

科百特,始创于2003年。当时,在新的制药管理相关办法出台背景下,过滤器材市场迎来爆发性增长,国内涌现出大大小小数千家公司,科百特就是其中之一。跟大多数同行一样,通过从国外采购成品过滤膜、国内组装滤芯的模式,科百特很快打开了市场局面。

虽然销售数据上来了,但滤芯内最重要的过滤膜均来自国外膜生产厂商,利润也大部分被国外头部厂商赚走。科百特渐渐意识到,如果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不仅面临外国厂商随时调价的风险,更严重的是,会对我国高精尖产业的发展造成阻碍。

“国外企业能干,凭什么我们不能干?”公司创始团队一致决定——自主研发,解决国外“卡脖子”技术问题,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子。

20年“膜”一剑。秉持着科技创新理念和勇于尝试、勇于突破的勇气,科百特“数十年如一日”潜心深耕,一路攻坚克难。从2003年PES/PVDF/PTFE等膜材料研发平台创建,到2005年灭菌级滤芯的成功开发,到2015年半导体及纳米技术的创新突破,再到2021年应用于生物制药领域的除病毒过滤膜的研制成功……科百特逐步建立起从膜材料到过滤产品组件、从过滤系统设计到过滤验证测试分析的完整上下游过滤分离产业链,成功打破国外垄断,成为了世界先进的创新型过滤企业。

“我们深知,只有不断地创新突破,才能让科百特走得更远更稳。”科百特创始人张应民说,公司每年科研投入占营收比重达8%,拥有超1.5亿元的研发设备、70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11个不同膜材技术研发平台、263项新技术研究方向、600个技术研发工程师团队和600余项专利技术,现已成功研发近2万款产品,取得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CNAS验证服务中心和浙江省企业研究院等荣誉资质,承担并参与了多项国家、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专项。

一组组数据,彰显着科百特雄厚的技术研发实力,也记录了科百特坚韧、执着的研发历程。“在半导体芯片领域,我们用了十年的时间来攻克技术难题,方才顺利研发半导体芯片纳米膜。新冠疫情暴发时,我们通过成百上千次实验,不断摸索和优化工艺,终于在2021年成功推出100%国产的超滤膜包和除病毒过滤膜,为国内疫苗生产需求提供了有效支撑。”科百特生命科学副总裁解红艳感慨道,一路走来,创新创业谋发展的“四千精神”等内在力量,支撑着科百特走了很远。

如果说,创新实干是科百特的发展内核,那么,“以客户为中心”就是它的又一个制胜密码。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科百特致力于提升服务能力,为不同客户设计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间,由于供应链断裂,某位客户的细胞培养已经上罐,但原订购的进口产品不能到货,我们就连夜投入生产并组织专车将产品运送到了客户的工厂。”解红艳说,只要能解决客户需求,科百特全力以赴。

目前,科百特的过滤产品和解决方案已覆盖国内90%以上的微电子企业和大型制药企业,并为全球106个国家和地区超2.8万家企业提供服务,行业半径不断拓宽,企业“膜”力持续释放。

5月8日,膜材料小镇建设动员大会在河上镇召开。政企“两力共建”,市区镇“三级共推”,一座以科百特为核心的2.73平方公里“专属”创新产业集群——膜材料小镇将在这里诞生。

作为膜材料小镇头部企业,科百特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目前正计划向上进军高纯原料领域,向下布局半导体、医疗器械、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集成。“创新始终是科百特的灵魂。在加大研发投入、耕深立体研发体系的基础上,我们也将进一步加快国际化步伐,力争实现客户市场国际化、研发制造国际化、投资国际化,让更多创新成果惠及世界。”张应民说。

风物长宜放眼量,“膜”力无限的科百特,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