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凤海
自2020年以来,东北工业集有限公司作为全国首批项目试点单位,按照全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的部署,认真做好项目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截至2023年7月,该公司高级工及以上高技能人才的比例已由16%提高到38%,成为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着力打造产业工人“蓄水池”
建章立制,明确技能人才发展目标。从2020年开始,已连续制定两个《东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三年人才队伍建设计划》,进一步完善《专业人才管理办法》《专业人才评选实施细则》,将技能序列专业通道设置“三层多级”的职业发展路径,最高可晋升至“集团公司级首席技师”。三年来,共培养公司级技能带头人15人、骨干层技能人才120人,初步实现建成一支复合型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总目标。
导师带徒,发挥大师工作室引领作用。该公司先后投资20余万元建立劳模工作室16个,其中国家级工作室2个、省级工作室4个、市级工作室4个、公司级工作室6个,年均开展师带徒技术传承和项目攻关80余项,创新项目15项、工艺改进项目35项、技术推广15项,。常态化开展“大师走出工作室”活动,帮助分子公司解决关键工序和生产过程的技术瓶颈。
政企合作,建设吉林省人才培养基地。与吉林省总工会合作成立“吉林省精益工匠培育示范基地”,省总工会拨付资金1400万元,已完成培训109期,累计培训技能工匠、劳模代表7353名。此外,东北工业集团还被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确定为吉林省人才培养基地,并获得政府资金支持70万元。基地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开展职业素质提升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转岗技能提升培训和“多能工”培训。
开展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和认定,提升产业工人“好本领”
实时创新培训模式。鉴于近年来疫情对线下授课的影响,该公司投资搭建“东工网教平台”,提供“学、练、考、评、管”为一体的教学服务。目前已开发科技类、技能类、精益类等98门视频课程、15个工种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上传28本电子书和600套闯关练兵试题,开发“一站到底”、“积分奖励等小程序,丰富培训形式,增强培训吸引力,保证了疫情期间不停学、培训计划不缩水、教学标准不降低。2020年以来,共举办线上线下和远程实操培训31期,参训技能人员3037人次。
有序做好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2019年,东北工业集团成为吉林省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企业,随后成立专家组,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及行业标准为基础,制定涵盖39个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标准、培训大纲及考评试题库,并与长春市6所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从2020年11月至今,已完成30个职业、3226人次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获得政府补贴420万元。
加强质量督导和考评员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各工种专业人员参加国家和集团公司组织的考评员培训,目前,该公司已有17人取得质量督导员资质、89人取得考评员资质,覆盖企业自主认定全部职业工种。
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
为产业工人全面搭建“展示台”
积极承办各类职业技能竞赛。该公司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优势,积极承办省市磨工(光学冷加工)、冲压工等各类技能大赛10余次,职工以“东道主”的身份参赛,既增强了参赛积极性和竞争力,又逐渐形成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新局面。
组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2020年以来,该公司已累计组织400余名技能人员参加集团公司、省市各类职业技能大赛、“红旗杯”全国机械行业班组长管理技能大赛等,均取得可喜成绩。将参赛第一名获奖选手直接推荐参评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所有获奖选手均获得职称晋升和职业能力鉴定资格。同时,积极组织参加长春市“三型”班组(团队)创建活动,全面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素质。
开展劳动竞赛和典型选树,
着力彰显产业工人“好业绩”
开展劳动竞赛激励员工建功立业。围绕企业发展目标和生产经营任务,该公司组织国内所属7个分子公司开展“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等主题劳动竞赛和“保质量、增效益、提素质”等专项劳动竞赛,组织开展“安康杯”竞赛、安全知识竞赛,累计获省、市安全生产类荣誉7项。围绕“提质、降本、增效”工作主线,开展“五小”活动,引导职工从“小”做起,节创价值年均800万元,
开展“学劳模、做劳模”主题宣讲系列活动,大力宣传劳模事迹、弘扬劳模工匠精神。在OA平台创建“榜样的力量”系列新闻专题报道,累计刊发宣传报道100余篇。组织编纂劳模风采画册,在全公司形成“学劳模、比劳模、赶劳模、做劳模”的浓厚氛围。
加大劳模工匠选树培养力度。持续健全员工荣誉体系,建立劳模、工匠培养评选长效机制。截至6月底,该公司共有国家级和省、市级劳模36人,工匠51人。今年“五一”期间,就有21个集体和个人受到“五一劳动奖”表彰,创历年新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北工业集团时关于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作用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持续培养造就一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公司工会副主席薛国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