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晓丽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办公室(简称:非遗办)负责收集、整理和评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职责是管理和维护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确保名录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代表性。首先通过收集甄选,编制名录的方式,对非遗文化进行系统性整合,将具有代表性和传承价值的项目纳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相关部门和机构合作,制定保护措施,确保这些传统技艺和文化活动能够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壮大。配合保护中心的工作,办公室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手段,宣传推广名录中列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包括组织展览、演出、培训等活动,增加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理解,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同时,组织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和合作活动。这包括与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分享经验、交流合作,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传播与认可。办公室持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工作,对名录中列出的项目进行跟踪评估,确保其传承的持续性和活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办公室的成立,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非遗传承人进行全面系统记录,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完善调查记录体系,整合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促进非遗档案和记录成果的社会利用,发挥“存档、整合、宣传”的作用,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于保护、传承和推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和传统智慧的传承有着深远的意义。
非遗办通过精心的挑选和编制过程,系统整合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和价值元素。与相关政府机构和机构合作,制定保护措施,从而确保这些传统技艺和文化实践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壮大。与保护中心的努力相协同,办公室采用多样的渠道和策略,宣传和推广名录中突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包括举办展览、演出和培训活动,以增加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解。它推动了这些遗产元素的延续和演变,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作为全球参与的一部分,非遗办积极寻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作,构想一个超越边界的伙伴关系,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走向国际舞台。这种合作有望涵盖共享经验、互相学习和跨文化合作,从而增强国际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鸣和认可。通过对研究的持续承诺,办公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持续的研究,精确追踪和评估名录中列出的项目。这种持续的努力确保了这些遗产项目的持续活力和活力。
从本质上讲,非遗办是奉献的象征,是文化的守护者,也是国际文化合作的倡导者。通过培育伙伴关系和对话,它致力于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跨越国界,丰富了人类的共同体验。(作者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办公室常务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