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8日上午, 中煤三建阴湾煤矿组织技术、安监、通风、调度等专业的技术专家,来到52103煤胶运大巷,对现场进行全方位会诊,暴露问题,补齐管理短板。这是该矿推进“靶向管控”的新举措。
“瞄准问题,组织专家到现场从不同方位查系统、治隐患、防零星事故,各位专家带着火眼金睛,揪出了隐藏很深的各式隐患,可谓是‘拳拳都打在要害’上。”综掘队长薜盘华说。该矿借鉴医院经常采取的“靶向治疗”经验,采取非常精准的管理方式,就像射击打靶一样,打向“隐患(问题)”靶心,从而达到根除“隐患(问题)”的效果。矿上定期组织各专业的专家,来到施工现场,对标准化管理、迎头支护、设备检修等,通过看、量、查、比等手段,给现场管理做全方位的“靶向诊断”,打出“靶向组合拳”。
生产现场怎样管控?该矿在组织专家排查前,结合近期对现场进行预判分析,列出针对的排查重点清单,让排查“有的放矢”。定期安排职能部门技术专家组团开展“靶向式排查”,比起“一人一查”的检查,威力更全面更深入。现在不论是综采还是综掘,都是机械化大生产,受到一通三防、防治水、机电运输和电子监控等因素制约,一个专业“感冒”了,其它专业会“打喷嚏”。
“带着目标来排查,这种靶向管理很精准,不是过去的‘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们看到三人联锁签名栏上,班组长、 安监员和瓦检员的签名时间不统一,说明他们没有同时对现场隐患进行确认;另外,报表上的迎头锚杆拉力数值,与实测有误差,说明数据有失真现象。”安全矿长刘大伟说。生产发出事故,就是细节管理不严。专家在现场排查发现的问题,都是日常小细节,暴露出大问题。数据不真实,大家习以为常,长期积累下来,就会酿成大事故。
“迎头温度降不下来,今天矿总工和通风队队长都来了,他们现场研究改善供风的系统方案,现场问题马上就解决了。” 调度所所长蒲路线发现,现场的烟雾传感器未及时调整位置(位于带式输送机进风侧),现场监控摄像头,位置远离迎头,对现场施工场景,不能实现全覆盖。蒲路线在现场通过电话联系监控队,进行了现场整改。
“精准管理,贵在行动。现场隐患少了,生产流程顺畅,管理的考核落实都到位,效益自然提高。”矿“靶向管控”考核小组组长、项目经理欧阳长远说。井下管理是系统工程,通过“靶向诊治”行动,做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通过针对强的管理,全矿干部职工引以为鉴,举一返三,拧紧责任“螺丝、”上紧“考核发条”,确保矿工兄弟的工作环境更安全。 (李继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