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慧君
近年来,航天科工203所重点实验室在时频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面临众多攻关难题,面对任务多、难度大、人员少,团队成员们始终凝心聚力、知难而上、攻坚克难,在技术探索、体系建设、工程任务等方面都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屡次荣获“集团航天报国重大贡献奖”“二院重大贡献奖”“二院感动人物”“二院劳动模范”“所优秀党员突击队”等多项荣誉。
精益求精,臻于至善
在前沿技术探索方面,针对未来超精密时间频率传递的尖端需求,同时面对国际顶尖研究机构对该领域的技术绝对垄断,团队成员决心研制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全新的宽带双向载波相位时间频率传递设备。面对设备研制的关键技术和难题,团队成员不惧从零开始,不骄不躁,一步一个脚印。峰哥作为技术骨干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翻查资料,在不断学习和讨论过程中,寻找一个又一个难题的解决途径。最终突破了精密时间调制技术、解调技术和载波相位时频传递技术,完成了第一代宽带双向载波相位时间频率传递设备的研制,实验室测试达到了亚皮秒量级时间传递水平,实现了在超精密时间频率传递领域的技术突破。
为顺应信息时代新质能力发展需求,占领新质新域技术探索高地,领导们带领研究团队在新技术领域拓荒,立足长远、稳扎稳打,既要上升到系统总体,又要下沉到技术细节。在科研上的潜心求索是要甘于寂寞的,经过团队成员们坚持不懈的深耕细作,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功搭建了演示试验系统,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这不仅标志着团队拥有了该新质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更为团队在该领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不可或缺的技术基础。没有对技术的深刻理解便做不好系统发展构建,这是团队在专业领域中立足、推动技术革新的必由之路。立于细微处而后着眼于宏观,在系统构建上结合优势团队力量,与国防科技大学就前沿技术开展了联合论证,加快推进技术发展布局,助力团队领域地位提升。
凝心聚力,不畏艰难
在体系规划论证方面,在领导的带领下,团队成员群策群力,在时频领域不断深耕,积极拓展新方向、布局新技术,持续推进和完善大专项时频专业领域的深化论证工作。在论证过程中,团队每次接到任务后迅速组织内部研讨,按照总体部署要求和进度安排,科学分工、齐头并进,不论任务多么紧急和困难,始终保证论证工作高质量地如期完成。精雕细琢、千锤百炼,论证工作往往需要反复迭代,但成员们从不抱怨,大家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勇于担当,每当遇到有成员身兼多项任务而分身乏术时,总有人能第一时间顶上来。就是如此的凝聚力,让团队成员们始终保持目标一致、配合默契,为时频专业体系建设保驾护航。
在某时频项目执行过程中,几百台设备、近千份文件,均需在一月内完成清点、测试、交付。在王主任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们分工明确,夜以继日地持续着高强度的验收测试工作,把这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为了可能。作为新晋宝妈的丹丹,是系统测试的主力军,细致严谨的她对上百台设备如数家珍,将繁杂的测试项目安排得有条不紊,顺利完成合同节点考核,为系统集成和联调联试提供有力支撑。
不辱使命,奉献航天
在建设国产守时示范系统方面,团队利用国产化守时原子钟和时间比对装置建设了国产化守时系统,建立了国产示范原子时并向UTC(BIRM)溯源。小杨负责工程硬件系统建设,对几十台套硬件设备一一检验验证;小易负责工程软件系统建设,完成守时钟组、时间比对系统、时间频率控制系统、时频示范综合系统4个子系统的联调工作;小陈作为系统运维人员,在兼顾科研工作的同时,每天坚持查看示范原子时运行情况,从十几天到两三个月,系统运行越来越稳定,问题次数越来越少,长久的坚持换来的是国产化守时能力的提升。同时,依托国产守时示范系统,为实验室科研项目研发提供标准时频信号和测试条件,一方面为科研工作的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对国产化守时装置进行了检验,为后续守时系统国产化升级改造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技术支撑。
在系统工程方面,实验室工程组在上半年配合总体单位,顺利保障了某试验圆满成功。在上半年各项工作紧张并行开展的同时,配合总体保障工程试验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小杨作为分系统的核心成员,随二院试验队全程参与了试验。试验队一进场就要一个多月,没有周末,没有固定的下班时间,时刻为试验任务准备着,始终奋战在一线。在炙热的夏日,坚守阵地,为确保系统工程质量的可靠性而细致研究,精益求精。大家背负着责任与使命,不辞辛劳,挑战风险与困难。经过一个多月的辛勤努力,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巩固了203所分系统产品在工程配套中的地位。
对于所有团队成员来说,“航天”二字镌刻着一种使命感、一种自豪感,更是一种责任感。不忘初心,鞭策我们永不懈怠;牢记使命,激励我们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