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延哲 周先贵
微风吹过大片棉花,簌簌声在无人的荒野扩散, 井场边的胡杨树微微摇曳,巡井车就停在一旁。在这片沙漠包围着的绿洲里,除了棉花和胡杨,还有李晋鹏带班忙碌的身影。
把青春奉献给大漠
“就一直干呗,干到我干不动了为止!”1997年生的李晋鹏这么说着,低头又接了个电话,谈话间他又安排了自己管理区内的一口问题井的维修工作。身为江苏矿业巴州分公司采油第一项目部采油班班长,他平日里要接很多电话,走很多地方。
“今天的主要任务是检查几口停运井的情况,维护井场环境,顺路再去看看其他井的情况。”李晋鹏对车上的几位采油班成员安排着今天的工作。尽管他的年龄最小,但面对工作时老练、沉着的态度让人看不出这是一位26岁的小伙子。
自2018年成为油田员工,李晋鹏就来到了新疆,成为了一名基层采油工。他进步很快,在师傅的带领下几个月就成长为熟练工,能独立应对巡井中遇到的各式问题。在轮换了几个岗位后,在去年升任班长,在管理岗位上继续奋进着。
检查、维护井场环境,查看抽油机运行状况。转眼上午的工作要结束了,太阳从厚实的云层中显露,逐渐将沙漠点亮,发出刺眼的光芒。
风雪沙尘中的对决
2022年1月,临近过年。西北的冬日干冷如铁,光秃秃的胡杨在寒风中枝丫颤动,戈壁中白斑蔓延——但其并非霜雪,而是盐碱地中析出的白碱。李晋鹏在巡井过程中发现DK25-1井出现光杆表层磨损问题,如果不尽快处理,很可能会导致光杆断裂,造成严重后果。
当时很多班组成员都已休假回家,队伍严重人手不足,况且其他班组也有各自的巡线维护任务,很难抽调人手。没有时间可以犹豫,李晋鹏带着仅有的一名帮手迅速展开油井维护工作。
彼时气温接近零下10度,钢铁制成的抽油机冰凉刺骨,仿佛能够刺穿防护手套把手冻僵。李晋鹏将隐患汇报至管理区,联系泵车、吊车,协助施工人员洗井、正打压、更换光杆,到了夜晚他也不肯休息。“维修慢一小时,生产就慢一小时,影响时效一小时,不吃饭,不睡觉,也要更换好光杆!”
这是属于他和同伴的对决,是他们同更换光杆作业的对决,是他们同寒冷天气的对决。经过一天一夜的奋战,DK25-1成功恢复生产,隐患排除。
像这样的对决李晋鹏还经历过许多次,有时候是在炎热的夏日,有时候则是好几口井同时出现问题,需要多线解决……问题和困难千变万化,不变的是李晋鹏始终如一的态度。
坚守沙漠初心永恒
天气好的时候,站在无风的沙丘上极目远望北方,总能看到巍峨的天山山脉立于地平线上,朦胧而壮丽,可望不可即。李晋鹏偶尔会望着天山思索,或许是在思念远在晋城的故乡,或许是在考虑人生未来的方向。
“李班长,这边有口井参数不对,你过来看一下。”一声呼唤把李晋鹏拉回现实,他没有迟疑,径直走向巡井车,放好工具,发动皮卡车,疾驰进沙漠里。不论是五年,十年,还是一辈子,李晋鹏知道自己都将坚守下去,年轻的面庞上满是坚毅。
“李晋鹏小伙子年轻有为,踏实肯干,提升他为班组的领头羊当之无愧。”采油第一项目部经理李秀娟这样评价道。
又一个难题被成功解决,李晋鹏赶在天黑前驶向管理区基地,从车窗远眺,夕阳正将沙漠燃成一片红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