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10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打通为残疾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夏津县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宋云亮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现有持证残疾人14599人,其中脱贫享受政策残疾人2209人,易返贫监测残疾人74人。近年来,该县结合县情,狠抓残疾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残疾人创业、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

党建引领  

构建完善组织网络

该县残联成立了以党组书记、理事长姚广平同志为组长,各部室主要负责人为组员的残疾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始终把学习作为不断强化自身党性修养和提高政治理论水平的重要手段,持续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党员干部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为做好残疾人事业提供了政治保证。

为进一步提升村(社区)残协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全县14个乡镇、街道配齐了残疾人工作专职干部,已经建成村(社区)残协488个,构建完善了县、乡、村(居)三级网络,实现全县村(社区)残协组织建设全覆盖,村(社区)残协坚持以党建引领,在党组织领导下,深入开展扶残助残工作。为做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工作,与县人社局、就业办就城乡公益性岗位设置情况进行对接,设立村(社区)残协委员公益岗,现已落实488个村(社区)残协委员公益岗,村(社区)残协专职委员(公益岗)定期调查、走访辖区残疾人家庭,掌握残疾人及其家庭基本情况、基本需求和服务情况,逐人逐项建立和完善残疾人档案。定期开展上门入户、走访探视、志愿服务残疾人等活动,详细了解残疾人状况和需求,及时向上级或各部门反映残疾人动态状况和生活、就业创业需求,帮助残疾人及时、精准地解决实际困难,打通为残疾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密切与残疾人的血肉联系,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残疾人群打内心里感到腰杆直了,眼前亮了,有奔头了。

创新机制  

助力残疾人干事创业

实施“我和你·心连心”残疾大学生励志救助民心工程,对高三在校残疾学生进行摸底的基础上,实现全县全覆盖救助,救助符合条件的残疾大学生12名。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就业咨询、登记介绍等,为45名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技能专业培训,提高劳动技能水平,拥有一技之长,具备就业、创业条件,让他们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体现智慧和自身价值。田庄乡残疾人专职干事韩福江就是身残志不残,创业铸新梦的典型之一。他5岁患小儿麻痹症落下左腿残疾,但他生性好强,在走路非常吃力的情况下,完成了小学、初中课程,后考入菏泽粮食学校信息管理专业学习。毕业后,在县残联的帮助下,他在县城繁华地段开办了全县第一家残疾人电脑公司,专门从事电脑组装、程序制作和维修,优质的服务和过硬的技术得到社会认可,他还被田庄乡录用为残疾人专职干事。

该县残联联合民政局、人社局、大数据局、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出台方案,开通“一窗受理”综合窗口,开发建成“一件事、一键办”联办系统,顺利开展联办事项办理工作,让残疾群众不跑腿,少跑腿,好办事。被称为“身残志坚的发明家”赵传华,从部队复员后干起了长途运输,一次车祸他失去右腿致残。在残联的鼓励和帮助下,他研制的我国第一台行走式棉杆切碎收集机,获得国家专利。

多措并举  

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阳光家园计划。积极开展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开展心理疏导,为他们配餐、换洗被褥、理发、打扫室内外卫生等,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根据德州市《关于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办证、居家无障碍”工作的通知》要求,重点聚焦三年内未改造过的有需求的脱贫享受政策重度残疾人和城乡低保重度残疾人家庭,以及其他有需求的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发放电动轮椅,切实帮助残疾人家庭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照护负担。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进残疾人家庭活动。为残疾人家庭读一本书、看一次电影、游一次园、参观一次展览、参加一次文化活动,鼓励残疾人走出家园、融入社会。

因车祸失去右胳膊致残的许红梅,身残志坚,巾帼不让须眉,在县残联的鼓励引导下,排除一切压力,参加田径集训,在山东省第十一届残运会上获得女子T45/461500米金牌。

该县残联在2022年中国残联主办的第六届全国残联专职委员知识竞赛决赛获优秀组织奖;残联儿童康复融合获全省优秀奖;全省残联系统网络募捐工作先进单位。面对荣誉,姚广平表示,残疾人事业的路还很长,我们会加倍努力,不断创新,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