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倾力打造创业集聚区
■ 金雪竹 周嘉懿 田伯韬
近年来,湖北襄阳市人社部门积极探索以社区为撬动点,打造“家门口”创业集聚区,推动创业工作格局由“一团火”向“满天星”快速发展,实现创业孵化平台从点状深耕向网状互联并进发展,激发了创业倍增效应,2022年全市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28870人,返乡创业5600余人,带动就业近2万人,大众创业涌动出新“春潮”。
以小社区建大阵地,织密创业集聚网。紧紧抓住社区覆盖面广、离群众近这一特点,充分整合社区资源,搭建扶持创业新平台,推动众创空间倍式增长。坚持因地制宜建载体。按照规模适度、管理方便、功能齐全、科学规划的原则,依托社区居委会、红色驿站开办创业服务窗口、创业培训室、创业项目洽谈区,并在辖区的商业区域打造创业孵化微基地,累计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园区22个,以社区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创业载体“遍地开花”。坚持党建引领建组织。组建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的工作专班,构建“党支部+服务专员+创业者”的集群网络,以社区网格为单位开展创业帮扶结对,推动创业工作网络延伸至基层“神经末梢”。同时,着力搭建线上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站,开办线上线下创业诊室,定期举办创业分享沙龙会,设立特色创业集市,构建“创业激活网络体系”。坚持长效发展建机制。在全省率先出台《襄阳市创业集聚区认定办法》,建立创业活力综合评估考评体系,实行季度考评机制,对成功创建集聚区的社区给予每年5万元奖补资金,不断催生社区自主打造“创业之区、创新之区、活力之区”。目前,全市有200余个社区致力打造创业集聚区,已通过市级认定8家,发放奖补资金40万元,建成创业网格50个,“点阵式”创业集聚网已现雏形。
以小社区做大队伍,聚拢创业人才网。着眼创业工作全过程,分类建立健全创业工作人才体系,精准提升创业服务能力和成效。做强创业服务团。通过创业政策业务比拼,在各社区、创业孵化基地培训近200个业务骨干建立创业服务突击队,进社区、包小区开展惠企政策宣传、创业服务指导、调查问卷、创业信息收集等工作,以专业化服务催生高效化创业。做优创业导师团。组织SYB、IYB等创业导师培训班,举办“马兰花”创业讲师大赛,开发师资管理系统,健全竞争考核机制,已培育创业讲师国家级1名、省级3名、市级232名,切实以梯次培养做大做强“襄阳创业名师团”。做大创业人才团。以创业微网格为平台,收集高校毕业生、返乡人员等重点群体创业需求,大力实施“精英归巢”返乡引领工程,建立优质襄籍创业能人库,持续举办“襄十随神”等创业创新大赛,为600多个优质项目发放创业扶持资金1.06亿元,做到本土培养一批、多方引进一批、评选挖掘一批“创业达人”,并积极推出创业典型事迹36个,切实以示范引领壮大创业人才队伍。
以小社区办大服务,筑牢创业保障网。立足于为创业者提供最大限度的服务便利,将“全链条”创业服务下沉到社区,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创业梦”。服务窗口设到社区。开通“一站式”创业直达社区服务,上线“创业补贴申领”APP及“掌上微贷”创业担保贷款资格审核平台,实现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不见面审批”和“零跑腿服务”,让群众“足不出户”办成创业大事。创业培训办到社区。组织培训机构定期在社区开办“创业微课程”“新襄商”特色训练营等个性培训班;并在创业孵化基地开设创业导师工作室,提供“理论讲解+实操指导+项目论证+实战创业”的全程指导服务。2022年,全市开展创业培训1.84万人,切实通过办班研学、实地见学、导师引学,全方位提升了初创者创业能力。宣传指导跟到社区。在社区设置创业宣传栏,在红色驿站开设创业角,并建立“创业服务微信群”,提供“一对一”的创业咨询、项目推荐、开业指导、资源对接、跟踪扶持等服务。2022年,创业集聚区累计服务2987名创业者,孵化240家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贡献社会经济效应达1.2余亿元,以“零距离”“保姆式”的服务助力创业者“创”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