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15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有责任有担当 青春熠熠生辉 ——记河南能源“六好优秀班组长”、新安煤矿通风队监测班班长王凯杰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庞彦波

    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青春因磨砺而出彩。在新安煤矿通风队,有一个年轻人,他个子高、肩膀宽,手臂粗壮,皮肤黝黑,工作中有一股不服输的牛劲,他用实际行动树立了积极阳光向上的新时代矿工形象,他就是河南能源“六好优秀班组长”、义煤公司劳动模范获得者,新安煤矿通风队监测班班长王凯杰。

吃水不忘挖井人

    祖孙三辈,三代矿工。爷爷王聚详,1958年投身煤炭事业,成为宜洛煤矿一名掘进工。一干就是三十余年,1992年退休。父亲王子兵,1976年参加工作,是宜洛煤矿一名采煤工。1985年调到新安煤矿筹建处工作,2012年11月退休,他见证了新安煤矿的发展历程。王子兵之子王凯杰,出生于煤炭世家。吃着班中餐、闻着煤烟味长大的他,就注定与煤矿结下不解之缘。

    父亲常对王凯杰说,煤矿养活了他们一家三代人,吃水不忘挖井人。1999年,成绩优秀的王凯杰毅然报考了义马煤炭技工学校。2002年毕业时,他毫不犹豫地来到新安煤矿工作,无怨无悔地从一名瓦检员做起。

    “新来的年轻人,估计三两天就会撂挑子走人喽!”刚分到通风队时,同事们对他能否留下来安心工作,多少有些质疑,王凯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矿山的无限热爱。每次下井,他都是第一个到工作面、掘进头, 遇到顶板破碎、过老空、过断层、工作面贯通等复杂条件,别人躲都躲不及时,他却主动要求去。用他的话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能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这个年轻人真不错!”不久,这句话成为同事评价王凯杰时的常用句。

初生牛犊不怕虎

    新安煤矿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地质条件复杂,瓦斯治理难度大。王凯杰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退,反而激发出了他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这个年轻人有股‘牛劲’,特别爱钻研。”据王凯杰的同事介绍,他的这股“牛劲”,让他学了不少东西,解决了不少难题。

    王凯杰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学习新技术。“如果要像爷爷和父亲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矿工,我就必须做到‘有力量’向‘技术强’转变,这也是新时代对矿工的要求。”这是王凯杰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于是他把工作岗位当成课堂,把井下现场当作实践教材,把设备故障作为课题。一有时间,他就向师傅请教,看他们是如何检修设备的,听他们讲解技术要领,遇到不懂的地方,常常打破砂锅问到底,直到学懂弄通为止。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通过刻苦钻研和勤奋努力,他很快成为行家里手。先后获得“技术标兵”“首席员工”“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瓦斯不治、矿无宁日。在和瓦斯打交道的日子里,平时爱钻研的王凯杰,解决了一道道难题,引来职工啧啧称赞。 近年来,他参与的小发明、小创新共20余项,创造经济价值100余万元。

长江后浪推前浪

    “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每每聚在一起,王聚详总会和儿子王子兵、孙子王凯杰聊一聊工作上的点点滴滴。有责任、有担当成了家训家风,已在王凯杰心中深深扎根。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随着煤矿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王凯杰深刻认识到了煤矿将迎来一次技术革命。他勇立潮头敢为先,争做新时代的“煤亮子”。

    2017年,走上通风队监测班班长的王凯杰,深知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中,他发现人员定位系统存在考勤不准、通讯不便等缺陷,已不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王凯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平时,爱钻研、爱捣鼓的他,将原单向识别卡更换为双向识别卡,还升级了井下分站和读卡器。改造后,人员定位实现了双向通讯,即管理员可以对井下职工呼叫,井下职工也能向系统发出求救信号,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职工的人身安全。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王凯杰充分发挥“传帮带”,带领班组成员安装了万兆工业环网。该项目投入使用后,各自动化系统终端可就近接入工业环网交换机,每年节省资金30余万元。

    “在建设现代化新义煤征程中,我要勇于担当使命任务,做能堪当大任的有志青年,做追求进步的奋斗青年。”王凯杰对未来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