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继峰
伴随中煤矿建三十工程处朝源煤矿22104综采工作面采煤机的隆隆声,乌黑发亮的煤炭随着皮带滚滚而出。
今年11月份,朝源煤矿单月生产原煤16万余吨,商品煤块煤率达24.5%,创造了矿井托管以来的最好水平,打破四年以来原煤月产量的新纪录。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强基固本,才能枝繁叶茂。笔者在银装素裹的冬季,来到位于神府煤田深处的这座高产高效的样板矿井,对这个矿创新推行的“根部管理”进行深度探访,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特别能战斗“一人顶仨人”
“10月,我们拿到的奖励是最多的,我拿了1600元的额外岗位奖。”综采队生产班支架工张伟难掩内心的兴奋。
据介绍,这个矿深耕“一专多能”的土壤,培育复合型职工队伍。该矿除让各专业负责人上讲台外,还不断丰富培训形式,创新推行“跨专业优等生”“一徒多师”“多证重奖”等长效激励模式,积极探索全员素质提升的新路径。
“小树能生长成参天大树,归根结底是环境好、土壤好。我矿把培养复合型职工队伍,当做强基固本的基础,我们的通过实施‘根部管理’,把培训重点,放到全员的技能素质、责任意识、生产组织等方面的技能提升上。”朝源煤矿矿长刘伟洋说。考虑到托管矿井,作业人员少而精。为进一步使职工在井下安全生产中,能做到“一岗多能”、“技能叠加”,这个矿积极利用工资分配杠杆,“撬动”职工主动学技能的热情。
朝源煤矿规定,职工每成功考取一个资格证书,将一次性奖励500元,且自考取之日起,职工每月工资多奖励200元。据统计,该矿目前拥有2证及以上职工133人、3证及以上的职工51人。同时,通过技能鉴定考试有86人通过高级技工等以上资质,每月都有150元到800元的津贴。
“我们现在是‘1+1等于4’,跨专业配合是新常态,内部损耗杜绝了,现在的工作压力和动力大大提升。我们机电队在检修运输车辆,职工加班有奖励,动力特别大。”机电队队长苏明涛说。
“以前活多,会操作的人少,经常会有忙不过来的情况,导致生产效率低,自从推行‘一岗多能+一人多岗’管理模式以来,现在一个人会操作好几台设备,而且连检修和维护都包揽,多干的同时收入也高了,能者多劳嘛。”皮带班班长许涛表示,“一岗多能”正逐渐成为朝源煤矿各岗位的“标配”。
灵活管理、定期轮岗、实操课堂……随着越来越科学的培养平台全面开花,还将创新实施“全员差异化”激励方式,持续深挖人才“生态源泉”,跨专业整合创新,为“一专多能型”人才,营造更优厚的成长环境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特别讲奉献“矿长像班长”
“‘根部管理’成效如何?要看管理人员蹲点在一线质量高不高。发现问题在基层,解决问题在现场,矿井安全生产流程,就会顺畅高效。”矿总工程师赵斌说。在托管矿井管理中,矿级管理人员带班干活,像个“班组长”早是旧常态,干部职工都习惯了。
在机构设置上和职能机构整合上,实行一体化管理,根据业务性质、专业分类、责任划分,对矿职能机构进行整合,行政系统由原来的15个整合到8个,形成党建、工会、审计、预算、财务、后勤保障及办公室七个管理板块,合为一个综合办,下设三个股级业务室,摒弃了以往业务交叉、流程繁琐、效率低下的问题和矛盾,使得行政业务办理更精简化、集中化、流程化、高效化;生产职能科室由原来的8个整合到4个,生产区队由原来的6个整合到3个,形成一个调指中心、一个技术部、一个监督部三个管理板块,实现“组织、监督、督查”垂直管理、使得安全生产管理更专业化、集中化、岗位化。
减少管理层级。这个矿的中层干部,下沉到各基层联队,担任管理人员,面对面的直接管理职能机构和基层生产区队,减少了“科正职、副职”,两个管理层级,形成了矿、队、班管理体系,精练了管理层次,拉近了层级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基层活力,使各层级更加深入一线、了解一线、服务一线,增强了管理人员“亲自抓、亲自干”的工作能力。
“我们托管矿井全矿仅有436人,如果和同规模的国营矿井比,我们管理人员和员工在编人数,分别他们的三分之一和八分之一,我们效率高,是管理团队和职工特别能吃苦干出来的。”矿长刘伟洋说。该矿突出目标导向,逐级分解任务指标,对各班队实行市场化考核,对职能部门实行绩效考核,对非煤单位实行精准承包,强化精准考核、精准管控,确保目标任务超额完成。重塑煤炭企业新管控、生产链和物流链的新业态,释放煤矿生产力,助力“安全、少人无人、高效”。
特别会创新“科技赋新能”
2022年5月,借着数字化矿井建设的东风,朝源煤矿全面行了“数字管理”,有4个领域21个关键事项的运行模块,依托手机和“云”技术结合,《措施》审核、审批实现全流程网上流转,改变以往纸质流转、人工审核、线下操作的管理模式,《措施》十分钟内完成审批。各项审批操作流程清晰,环环相扣,《措施》不合规的,无法进入下一个流程。
“雨露滋润禾苗壮,煤矿发展要吸收行业科技进步的最新成果,朝源煤矿在智慧矿井建设上,要先行先试,做好引领探索,助力工程处的安全高效发展。”三十工程处处长陈伟强在调研朝源煤矿的“根部管理”管理时指出,并为朝源煤矿科创投入开启绿灯。
煤矿生产现场、隐患点多、区域广、管理难。如今,值班矿领导,在智能化调度平台,点击相关视频,生产现场一目了然,实现生产直播和智能化生产调度,管理者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
井下现场装上了传感器,能够实时掌控风量、水量、瓦斯浓度等数据。如有异常,相关领导的手机,会收到预警信息。入井人员,定位信息,时时传在大屏上……
在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中,朝源煤矿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数据处理为支撑,打造企业综合管控的数据平台,探索出数字赋能推动管理升级的宽广通途。
正对着31掘进迎头的巷道上,安装着摄像头和瓦斯探头。赵斌介绍:朝源煤矿虽是一个低瓦斯矿井,安全隐患就埋伏在身边。为防止瓦斯,除严格按安全生产要求“先抽(瓦斯)后采(煤)”外,依靠现代科技手段监控很有必要。摄像头可将采掘工作面情况随时传到地面监控系统,瓦期探头可准确监测瓦斯浓度并随时传给地面。目前,井下巷道已安装了44个摄像头、60多个瓦斯监测探头,一旦瓦斯有异常,立即采取措施。
安全高效是企业发展根本。多年来,朝源煤矿坚持“根部管理”理念,培育“一专多能”职工队伍,领导带头奉献在现场,紧跟新时代科技进步,笃行不怠,以精细管理严抓责任落实,以作风建设提高效益,以系统举措筑牢安全防线,以智能发展促进提质增效,强基固本凝聚起推进发展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