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委党校法学部 杨树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凸现了普法工作在法治国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国关注企业普法始于“三五普法”(1996-2000)时期,当时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纳入了普法重点对象。“五五”普法(2006-2010)规划中首次要求组织“法制六进”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明确提出企业普法任务。20多年来,企业普法已取得显著成绩,但仍存在诸如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等突出问题。2020年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这为新时代深入推进企业普法工作指明了方向。反思20多年的企业普法实践,笔者认为,提高企业普法的实效性须着力做好“三个结合”。
一是把普法活动与企业特点相结合,强化普法的自主性。企业与机关、乡村、社区、学校等普法对象相比,明显具有自己的特殊性。首先,企业普法要围绕增加效益这个中心工作。企业是经济组织,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目标,企业开展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离开了企业效益这个中心工作,普法工作就难以持续有效开展。其次,企业类型差异较大。企业有规模大小之别,实力强弱之分,经营范围不同,组织架构相异,不同企业的管理方法、营销手段、人员素质也千差万别,开展普法工作必须适合企业实际。最后,企业所属行业不同其法律需求也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普法教育的方向和重点也不同。企业要集中力量普及与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将行业大法的教育贯穿于普法教育的始终。因此,各个企业开展普法的条件、环境、对法律的需求等各不相同。企业普法的大权必须由企业掌握,由企业自主规划、安排普法工作,才能增强企业普法的自觉性。
为增强企业普法的自主性,需要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扩大企业普法自主权。让企业在完成司法行政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普法“规定动作”之外,要主修“自选动作”,让其根据自己的资源条件、行业特点、作息规律等探索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合理安排普法工作的规模、进度、时间、内容、方式,灵活开展普法教育,将普法教育与各项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其二,把普法活动融入企业工作的各个环节。普法工作要渗透生产经营、管理、销售的各个环节及制度完善和实施的整个过程,促使各项工作更加严谨、细致、合规合法,尽可能防范法律风险,使企业减少损失,增加效益。
二是把普法内容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强化普法的针对性。“需要是最好的老师”。针对特定的法律需求开展普法工作,是强化普法实效的最为有效的措施。企业中的不同人群都有自己的岗位责任、业务范围和兴趣爱好,都有着自己对法律知识和法律运用上的需求,如果能针对不同主体的需求,开展相应的普法工作,就能触发其兴趣,引发其关注,促使其自觉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参与学习培训,也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企业普法前可以通过在线沟通、问卷调查、个别征求意见等途径了解企业成员的法律需要,精准制定普法计划和确定普法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工作。
企业法律需求一般包括两方面:一是由企业行业类型决定的经营管理活动所需要的法律;二是企业从业人员与其岗位职责相关的法律需求。这两种法律需求最终统一在企业普法对象上。因此,企业的普法工作要充分结合不同人群的需求,坚持分层次、分类别提高其法治意识和能力。首先,将企业高层领导干部作为普法重点。企业高层领导干部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少数,他们的法治素养既关系到企业的依法治理,也影响着企业普法工作的开展。对企业高层领导应深入组织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把宪法法律、党内法规及与企业相关的基本法律制度等作为普法重点,坚持把提高法治观念和法治能力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关键。其次,重视对企业管理人员的普法教育。组织管理人员学习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相关的民法典、安全生产法、招投标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以增强其依法管理企业各方面工作的能力。再次,突出重点岗位人员的专门法律知识的普及。对容易产生法律问题的招投标、财务、质检、采购、销售等岗位人员进行专题普法教育,以增加其专业法律知识,更好预防法律风险的产生。最后,强化与普通职工关系密切的法律知识的普及。对人员众多的普通职工,并不需要系统全面普法,而应紧紧围绕其工作生活中的热点、难点法律问题,结合宪法、民法典、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职业病防治法、民事诉讼法等与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法治教育,让职工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三是把普法的方式与企业管理实践相结合,强化普法的灵活性。企业是连续性生产经营单位,绝大部分职工不可能经常参与长时间集中连续学习。因此,企业普法更需要见缝插针,充分利用员工零散有限的空闲时间,而不能过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因此,除了继续采用传统的普法方式,比如发宣传单、LED电子投屏、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标语、摆放宣传展板等外,还应特别注重新媒体在普法中的运用。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通过微信、微博、QQ等,开展法律释义、讲法律故事、猜法律灯谜以及法律知识测评、竞赛等活动,以增强普法的灵活性、直观性、趣味性,切实提高普法实效。
同时,企业普法应与企业合规建设相结合。企业合规建设的目标是增强依法诚信经营意识与合规理念,完善企业合规管理制度体系,推动企业将合规管理融入业务工作全流程各环节。企业合规建设过程中需要提高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的法治意识和法律风险防范意识,需要搞好合规人才队伍建设,这些都离不开法治宣传教育。而要结合法律要求和企业实际健全企业合规制度体系,更离不开通晓和研究企业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合规建设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要求,具有强烈的时代紧迫性。目前,我国各类企业正努力推进企业合规建设,“八五”普法规划也强调通过法律进企业以“推动企业合规建设,防范法律风险,提升企业管理法治化水平。”因此,企业可以此为契机把普法活动融入企业合规建设全过程、各环节之中,让普法工作在促进企业管理中彰显更大成效。
另外,可以借助典型案例开展“以案说法”。企业管理中难以避免涉及各种法律纠纷、遭遇各种法律风险,充分挖掘利用这些素材,通过“以案说法”,企业员工更能充分理解法律规定,更能掌握如何运用法律解决具体问题,因此普法工作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以案说法”应当保障所选案例更具针对性,比如,尽量选取本企业或同类企业曾经历过的案例更能引发企业员工情感共鸣,使其在学习案例的过程中能充分感受到案例与自身工作息息相关,从而对相关法律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外,可以邀请行政执法人员、法官、检察官或律师等开展“以案说法”活动,凭借专业人员丰富的法律知识和法律经验可以大大提高“以案说法”的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