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27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与工艺“纠缠”十几载的田树珍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6-2 2 (图可以做小点) 与工艺.jpg

    “田老师总是很忙,能闲下来的时间很少。”在北重集团防务事业部技术部工艺数据室里,笔者一边和技术员聊天,一边等待打电话的田树珍。

    办公室里只有四个人,专门负责公司ERP系统基础数据优化,田树珍从ERP系统初建就在这里,是元老级人物,也是其他三人的师傅,大家总是亲切地叫她“田老师”。

从“小田”到“田老师”

她从事工艺信息工作10余年

    2005年,“田老师”还是“小田”的时候,只是车间里一个普通的技术员,初出茅庐但有满腔热情,她从最基础的慢慢学起,全面地了解生产,积累了不少经验。2010年,公司计划推行ERP系统,需要几个技术员,田树珍主动请缨,就这样开始了十几年的工艺信息工作。

    “刚开始干的时候什么都不会,但我觉得年轻,学呗。”结束工作的田树珍说起她的故事。

    使用系统首先要了解系统。田树珍为了搞清楚软件使用方法、系统架构、模块应用等问题,一次次地同实施顾问沟通,系统基础数据模块的操作手册被她反复学习,终于把系统弄懂了。也正是因为这份执着,她成为当时第一个完全掌握系统的技术员。

    ERP系统是在全厂范围使用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所以在做系统时必须了解每个车间是干什么的、干的什么零件、涉及什么模块,才能让系统更好地服务生产。田树珍凭借在一线积累的知识,每天去各车间收集信息、分析需求,没过多久她就掌握了各个车间的生产情况。

    2014年,工艺系统MPMS开始实施,从前期与厂家沟通、拟写方案,到模型导入、服务器调试,田树珍始终精益求精,做好每一步。

    “做系统的过程和做电脑游戏一样,经过长时间的内测、试用、推广,收到好评后我们才放心。”如今MPMS系统已经成熟,田树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处理系统时不时出现的“bug”。

    “田老师,别走,帮我修复一下系统。”

    “田老师,有空吗,我的软件出问题了。”

    “田老师,你搬个椅子在这上班吧,省得我们老去找你。”

    田树珍每天经过走廊,总会有各种突发状况把她留住,两分钟的走廊“田老师”往往要走上一个小时。

100种问题 有101种解决方式

她被称为行走的“度娘”

    自工作以来,她一直奋战在企业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一线。

    遇到100种问题,她总有101种解决方式,看一眼电脑就知道哪个模块出了问题、哪个驱动丢失,有时遇到不好解决的问题,她也会“较真儿”的一直想,大家总说她是行走的“度娘”。

    一个周六上午,生产管理一体化指挥中心数据出现问题,防务事业部十几个车间主任聚集起来查看各自数据,大家发现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田树珍。

    这时,技术部工艺数据室电话声此起彼伏,田树珍一边听着电话,一边不厌其烦地在电脑上来回切换界面,为大家寻找问题根源。

    直至下午三点多,田树珍解决了技术问题,办公室才慢慢恢复了平静,她却仍然不放心,回拨几个主任和库房管理员的电话,反复确认没问题才松了一口气,这才想起自己还没吃饭。

    “我是个急性子,说话急,干活也急,不解决问题决不罢休。”田树珍在工作中快、准、狠,生活中却是个“贴心妈妈”。

    从前一个人跑车间、改软件的田树珍今年有了一个“跟屁虫”——徒弟刘柏含。自从有了徒弟,田树珍去哪都带着她,有时同事们开玩笑说田老师“带娃”上班,田树珍带着她一边工作一边教学,把一身技能毫无保留地教给徒弟。

    “我反应慢,有时田老师说一遍我听不懂,只能厚着脸皮继续问,别看她性格急,但脾气却不急,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讲。”刘柏涵说,能认识这样一个师傅是她的幸运。

    田树珍平时大大咧咧,从来都是一副笑模样,却也是个心细的人。

    发现徒弟内向、不爱说话,她就拉着徒弟一起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胆量;徒弟心情不好,她利用下班时间当聆听者、开导者,关心徒弟工作忙不忙,生活上有没有困难。

    刘柏涵:“师傅就是这样一个总是替别人着想的人。”

    41岁的田老师每天“上足了发条”定方案、解难题、带徒弟,一次次朝着难点冲刺。

她说:我要带着徒弟在工艺研究上“跑”起来,还要“跑”得更快……(陈柯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