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光贤 刘伟 贺松松
日前,在山东能源集团柴里煤矿结束的2021年总结表彰大会上,通防科荣获“2021年度突出贡献集体”殊荣,获得10万元现金奖励;在山东能源集团召开的第一届科技大会上,“柴里煤矿复杂采空区自燃监测及漏风规律研究”获得科技进步奖,奖励10万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通防科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有一个好的带头人,他就是山东能源集团柴里煤矿通防副总工程师兼科长王忠桥,今年分别被评为山东能源集团和枣矿集团劳动模范。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44岁的王忠桥,参加工作26年来,一直在通防一线工作,“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成为他多年来一直保持的心态。
“出炭不出炭、关键看机电,有没有采场,关键看通防”。对于拥有58年开采历史,自然灾害严重的老矿来说,通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21年,针对老矿井通风系统复杂,通风巷道多,巷道压力大等难题,王忠桥带领通防科一班人共封闭闲置巷道4700m,减少需风量1020m3/min,敷设防火管路4800m,喷堵密闭及漏风巷道约1300m,创出了建矿以来最高记录。
“通防无小事,它掌管着整个矿井的‘呼吸系统’,更是煤矿安全的命脉。”王忠桥说。
正因为像“呼吸”一样如此重要,所以工作不能出现一丝纰漏。所有通风、安全监控、供水压风和防灭火等系统方案图必须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周全,才能更有效地指导井下开展好通防工作。
然而数据的准确如何来?就是要多跑井下、多到现场,监测数据、查找隐患。王忠桥把一条条巷道当成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主战场”,一步步巡视,一处处记录,数十年如一日,守护着矿井通防系统,成为全科职工学习的榜样。
任何时候都要守好矿井生命线
根据工作面防灭火工作需要,王忠桥对重点工程推行项目化管理,成立南轨创建专班、工作面创建专班、23下103防火专班、23下607两巷过老巷气体及自然发火防治专班“四个专班”,针对各类风险隐患,制定专项治理措施,排定专业及兼职救护队现场监护、治理。
2021年十一国庆节当天,在23下103工作面回撤期间,因工作面临近上分层停采线,运输巷外段内错,造成外侧采空区遗煤氧化积热,出现煤炭局部区域60多度的高温隐患,若不及时治理,不仅造成该工作面停产,还将严重危及职工人身安全。
为及时消除高温隐患点,王忠桥带领防火专班,迅速“扎进”治理高温点隐患源工作中,“盯靠”高温隐患治理。早班,他紧盯定点定位钻孔的施工、严格把控钻孔角度和方位;夜班,他密切监测气体数据变化、紧盯高温点发展趋势,落实隐患治理措施。作为通防战线的“领头雁”通过查阅大量地质资料、认真对比气样数据,反复推算钻孔角度和深度,果断提出“切块分段排除法”,从停采线开始,向面里方向每50棚施工一组高位孔、低位孔,随即进行钻孔探温,判断此区域的煤层是否自燃,大大提高了排查速度。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连续二十小时不间歇奋战,在施工第三组钻孔时,找到高达75度高温隐患,王忠桥随即扩大战果,扩大打钻范围,最终确定准确位置,并制订切实可行防灭火设计,及时消除高温隐患,确保工作面安全回撤。
把平凡的事干好就不平凡
“把平凡的事干好就不平凡,干工作必须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只要工作需要我必须上!”王忠桥经常这样勉励自己,架起一座“保接续、保生产、保循环”的“放心桥”。
为有效对老空区隐蔽火源高温自燃区域进行治理,解放该区域周边储量,经过深入学习和多次实践,王忠桥大胆首次进行复杂采空区自燃监测及漏风规律研究,通过程序升温实验,模拟并选择出相关指标气体的浓度,以能位测定与示踪技术联合检测为基础,检测复杂采空区漏风通道,并判断漏风方向,进而分析封闭区域的漏风情况及漏风规律,采用直接灭火、堵漏、注惰、改变通风状况等手段,最终实现整个矿区完整的防灭火工序,为日后火区治理提供有力技术基础,保证矿井生产接续稳定。
王忠桥带领相关技术人员经过收集资料,克服现有技术不足,反复进行试验、改进、设计加工等过程,研制出风动注胶机并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成绩只属于过去,柴里煤矿防灭火工作面临的是长久问题,我们必须持之以恒,才能换来矿井长治久安。”王忠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