姻 陈赛星
人生总有一些地方,令人一辈子都会魂牵梦绕。
记忆中的校园,是一座位于大山深处的小四合院。虽然谈不上古朴典雅,但还算具备书香黉门的韵致。学校是一所黛瓦粉墙,白粉墙上刷有语录和标语的上世纪60年代的建筑。现在,校园已经被改造成了像普通鄂南民居一样的、上下两层的小楼房。整个建筑格局的改变,让人无法把它与一所学校建筑物联系在一起,实在令人遗憾。
记得在2006年的一个秋日,我应政府部门的邀请到赤壁考察旅游资源。在村干部的陪同下,一起参观老虎岩小学旧址。旧址被齐腰深的蒿草所包围,出现一派无比荒凉的景象。昔日书声琅琅的学校,因为乡镇撤并,与随阳小学合并了,已经被人为的荒废,破败不堪。此情此景,令我浓浓的乡愁也无所依托,心中难免十分惆怅。老虎岩小学是我的母校,在我的记忆中,有一片片的农田,一年四季都种植着庄稼。学校的背后是碧波万顷的竹海。竹海中有一座大山叫做白杨林山,钟灵毓秀。道教文化圣地崇仙观就在山的背后,还有过去崇、蒲、嘉、咸、通等鄂南读书儒生聚会的孔教会遗址,也在芳草斜阳之中隐藏着,似乎在等待着山外的有缘人到此恢复重建。
记得小时候,学校北侧门口,挂着一块木质招牌,上面携刻着“蒲圻市随阳镇老虎岩小学”的字样。斑驳的粉墙上,印刷着红色的毛泽东的手书字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进门就是教学楼和老师宿舍。在四合院的中央,有一个圆形水池,在水池旁边,有一对造型奇特的石狮子。据村子里的老人说,这一对石头狮子,是那一年,从洞天福地“崇仙观”移过来的。
风景秀丽的校园,每逢春天到来之时,校园便被那茫茫竹海那无边无际的春色所包围。白杨林山开满了雪白的、粉红的野樱花。附近的农田里,金黄的油菜花生怕错过花期,与大山里各种春花争奇斗俏。芳枝覆垄,蜂飞蝶舞,春和景明。鸟儿在天空中飞翔,发出各种各样动听的啼鸣。学校周围有纵横交错的阡陌,一到下雨天,犁耙水响,经常有一些农人披蓑戴笠,吆喝着牛在农田里辛勤的耕作。春雨缠绵,从早到晚的下个不停。在泥泞的田埂上,一些赤脚上学的孩子卷起裤腿,支撑着花花绿绿的小雨伞,嘻嘻哈哈的,一幅无忧无虑的模样,在濛濛细雨中形成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天气晴好的春夏之交,在通往学校的山路上,到处都是盛开着的闲花野草,或稀稀疏疏,或纷纷杂杂,非常的鲜艳。初夏,正是桃红李熟的季节,稻田禾苗早已返青,到处都是一片稻花飘香。每天上学,同学们在一片片的被稻花覆盖的田垄中穿行,一幅如诗如画的丰年景象就鲜活地呈现出来,成为城里一些丹青圣手的作品。
夏日校园里,操场上绿树成荫,知了趴在一株株粗壮硕大的法国梧桐树上疯狂叫嚣,声音此起彼落,不绝入耳。夜晚,下自习之后,我们便结伴到操场上,呼吸竹海中纯鲜的氧气,仰望神秘的星空。只见那蓝色的夜空星月璀璨,无数颗星星朝着我们调皮的眨动着眼睛……梧桐树下,同学们饶有兴致的畅谈理想,对大山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对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满怀憧憬。
到了秋天,正是丰收的季节,菜园子里面瓜果壮硕,那些绿油油的的蔬菜,篱笆墙上的豆荚,在秋风中十分诱人。大山的恩赐是非常丰盛的,大山里到处都是成熟的野果。每年下半年刚刚开学的时候,我们便跑到学校后面的山里,去采摘野生板栗、野葡萄、五味子和猕猴桃等野果。
校园里最美的时刻,莫过于清晓时分,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的时候,我常常徜徉于桐树坡上,在小树林里沐浴着美好的春光,在那里进行晨读。中国的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包括一些外国的小说和戏剧,一些《大学》《增广贤文》和《百家姓》等国学启蒙读物,这些知识提升了我的文学素养,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在此期间,我开始尝试写作第一部中篇小说,也尝试着写了一些诗句。
往事如烟,老虎岩小学依旧辉耀在我心中,它经常出现在我的梦境里,梦境中它还是那样真切,那样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