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油田采油一厂下二门油田
实施精细评价挖掘新储量纪实
■ 庞先斌
●地质人员加大老区油藏精细评价力度,争取寻找更多新地质储量。
1月18日,地质人员张向红坐在电脑前挪动鼠标,反复核对下二门油田H2Ⅱ21-4层Ⅱ断块数据资料,争取在下一步复查中再抱一个“金娃娃”。
作为“精耕细作”油藏开发二十多年的地质人员,她高兴地说:“去年又是个‘丰收年’,我们在下二门油田边边角角找油藏,全年又找到49万吨的新储量。”
油藏埋藏在地下,仿佛就在地质人员的脑海中。3年来,河南油田采油一厂地质研究所地质人员孜孜求索,不断强化油藏研究,实施精细评价,在下二门油田边缘及周缘寻找宝藏,新增地质储量84万吨。
“土豆状”零散分布有宝藏
下二门油田含油面积8.95平方千米,纵向细分为12个开发单元。自1978年投产以来,已高速高效开发40多年;面对采出程度40.8%,剩余可采储量少的现状,地质人员一直在努力寻找新的储量增长点。
资料显示,下二门油田H2Ⅱ21-4层在Ⅱ断块呈“土豆状”零散分布,油水界面不一致,厚层砂体变化快,夹层分布不连续,窜层严重,造成油藏认识不清;但是,在老井复查中,地质人员发现该层在北部下5-312井区已成藏,南部储层“干层不干”,砂体大范围展布。那么,南部是否也具备扩边增储潜力呢?
去年初,动态组地质人员张向红和同事在老井复查中,对区域内100多口油井开展砂体细分,统层对比,结合动态资料描述夹层展布,开展圈闭及含油性评价。他们认为H2Ⅱ21-4层为低阻油层,具备扩边连片的潜力,原3个零散的含油砂体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
为了验证该层含油性情况,技术人员优选南部下F5-231井寻求突破口,制定补孔单采措施方案,去年3月28日补孔作业后,日产油4.2吨,含水81.2%。 随即,他们又在低部位扩边区选取下T5-3514、下T6-2216井等3口油井进行补孔验证为油层,新增地质储量13万吨。
断鼻“鼻孔”周缘寻油藏
下二门油田断层南部断鼻构图与人的鼻子构造相似,“鼻孔”里面有油藏,“鼻孔”外面就没有原油?
早在2019年,地质人员带着疑问研究地震资料和地质构造,发现由断鼻变为向边界大断裂逐步抬升的单斜构造,多个油层在东部含油面积扩大,然而,那儿并没有油井开采。
为了扩大地质储量规模,他们部署了下泌269-3井,新增地质储量9.6万吨。该井投产后,初期日产纯油24.4吨;目前,日产油控制在3.5吨,综合含水85.4%,累计产油4713吨。
为了扩大成果,地质人员“乘胜追击”对下二门油田H3Ⅲ51层进行评估,发现主体1号断层南部大面积成藏。那么,断层北部边缘是否也能成藏呢?
地质人员带着疑问进一步分析研究,落实了断层—岩性圈闭条件。他们大胆部署了滚动评价井下D6-24井,投产H3Ⅲ51层后获得日产26吨的高产油流。
该厂总地质师黄永强说:“老区寻找储量潜力点,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用显微镜找点,放大镜扩面,做精、做细区域地质研究,就有可能寻找到隐蔽的油藏。”
“掏边挖角”揭开隐蔽油藏面纱
近年来,在下二门断块油藏滚动评价中,地质人员采取“掏边挖角,查漏补缺”策略,披沙拣金,凝练出隐蔽油层识别技术,揭开了许多空白层、空白区隐蔽油藏的神秘面纱,使“聚油盆”的轮廓渐渐变得清晰。
地质人员重新评价H3Ⅳ层周缘断层潜力,发现H3Ⅳ等断层具备油藏扩边潜力。他们研究分析论证后,大胆部署了下T3-381井,钻遇油层43.8米,当年8月该井投产,初期自喷纯油40吨。
为了进一步挖掘下二门H3Ⅳ层扩边增储潜力,地质人员根据T3-381井实钻情况,进一步精细油藏评价,在低部位发现3个新储量层具有成藏潜力,近断层区域8个含油单层无井控制,具备完善潜力。为此,他们又精心部署下T3-382井。该井投产后,日产油6.2吨,含水3%,实现油藏扩边,落实地质储量7.5万吨。
该厂地质研究所静态室主任卢铁工说:“老区复查迷雾重重,只有锲而不舍地分析研判,寻根究底摸清地层脉络,练就出‘庖丁解牛’之技术,就能看清隐蔽油藏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