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荣 蒋兴龙 韩菁
图为龙港村留守儿童驿站
江苏省泰兴市滨江镇龙港村积极探索建立以“党建+四个一”的村级管理机制,推动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乡村振兴等目标良性互促、合作共赢。从去年实施以来,为村民办实事30多件,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0余起,受理100%,一线成功化解率80%。调查结果显示,群众满意率达到99%。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个村内矛盾纠纷不断增多,主要体现:一是征地拆迁方面。 从2016年开始,为保证504省道的顺利开工建设,全村拆迁220多户牵及700个村民。其中,村民办理失地保险的愿望与政策不能统一;二是项目服务方面。主要是“心污水提升泵站建设”、“504省道建设中全村水系重建”、“静脉产业园区卫生防护距离建设”、“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这些项目的建设无一不动到群众的土地、房屋等;三是农村环境整治;四是村内7家企业发展中与周边群众利益的纠纷。所有这些事项的解决,都碰到了大量的矛盾,给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村级管理工作带来新的课题。
村党总支书记带头,党建引领绘底色
坚持党建引领,运用“党建+”思维,以党组织的优势打通 村级管理中的壁垒,建立充足力量集中攻关矛盾调处瓶颈问题。
健全“一体两翼”责任体系。村党总支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坚持以党建引领,运用“党建+”思维,以组织优势打通管理壁垒,建立充足力量集中攻关矛盾调处瓶颈问题。
坚持党组织负总责、村党总支书记负第一责任的原则,村党组织书记带头负责履责,充分发挥全村92名党员和干部的优势,建立党总支和党员代表定期议、党总支书记具体抓、村两委会和村民代表联合治的工作制度,形成了村党总支为主体,村两委会和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为两翼的村级管理新格局。
建立“专兼结合”骨干队伍。全村成立村党总支书记任组长,村党总支副书记任副组长,村两委会成员和村民小组长(网格员) 任组员的管理专班,主要负责村内各类矛盾纠纷的防范、研判和化解工作。选优配强矛盾调处专业队伍,整合村内外专业力量,聘请江苏省优秀信访干部、泰兴市信访局白国龙同志为顾问,选用村内政治素质过硬、能力突出的青年干部,优选威信高、号召力强的“五老”人员参与村级管理工作,将村级管理的触角延伸至村组一线和群众中间。
做到了纵到底“沉下去”,纵向建立了村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村组党小组”三级"组织架构,层层划分党员责任区,设立党员示范户;横到边“无缝隙”,横向建立“三类”党组织,在企业建立联合党支部,在房屋拆迁、项目建设一线建立临时党支部;“全覆盖”立体式,强化共驻共建,通过组织共建、责任担担、民事共商、服务共抓。动员广大党员月服从大局、听从号召, 以身作则维护中心工作推进和重要矛盾化解,实现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党组织、就有党员发挥作用。
鲜明“奖优罚劣”考核导向。将矛盾调处等村级管理工作与党建考核挂钩。考核矛盾发生率,强化村居一线早发现矛盾、 预处理苗头的动力;考核矛盾调解率,划定责任片区,压实村党总支书记第一责任;考核矛盾 复发率,引导大家提升工作水平和效率,确保已发矛盾一次性办结。
“一盘棋”统筹,优化机制增成色
坚持系统思维,依托村级党建网格,优化矛盾调处程序, 以机制创新提升矛盾调处效率,加强村级社会管理。
坚持“一站式"受理。依托网格化系统,建立联合防控机制,吸纳整合了社会各方面的人员,加快矛盾调处的速度,创新矛盾调处响应机制。
建立村级“联防、联调、联访”机制,运用网格化社会治理APP,推行“两条腿走路”。—方面,要求村(居)网格员加强日常巡查,发现问题苗头及时上报网络,村党总支筛选后确定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另一方面,指导村内企业和各组建立联络员制度,培养专人维护网格化管理系统,发生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反馈到由党总支成立的村级管理专班处,减少中间流转环节。
坚持“一条龙”办理。规范矛盾调处程序和标准,区分“可预见性”矛盾纠纷、“突发性”矛盾纠纷、“历史遗留” 矛盾纠纷、“一般性”民事纠纷等4种类型分类建立处置预案,规范必选项、提醒参考项,针对不同类型的具体矛盾,灵活抽组力量组建一对一调处小组跟踪处理。
坚持“一揽子”办结。既在点上求深入,帮助解决群众反映问题的同时,也帮助落实应当享有政策,确保群众权益。在504省道拆迁工作中,他们根据政策先后帮助120多个村民办理了失地保险;又在面上抓推进,针对个别问题,系统复盘梳理面上工作是否存在共同弱项,依据情形建立管理工作计划,主动降低矛盾发生概率。
倾心为民谋福祉,打造优质辅导站。村党支部将办好校外教育辅导站作为创建新时代“平安龙港”、“和谐龙港”和“美丽乡村”新着力点,组织实施“情暧夕阳红”、留守儿童“关爱之家“校外辅导站”等项目。定期为8名8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体检、送上生活必需品等。合力关爱22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去年得到了江苏省民政厅的高度评价。彰显了辅导站办站特色,成为省级优秀辅导站。
“一张网”督办,一线工作显亮色
注重发挥党组织优势,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和数据平台,建立“现场吹哨党员干部报到、村居鸣笛全员出力”的工作格局,推动矛盾问题高质量化解,提高村级管理的能力,提升涉事群众的满意度。
抓住“两个关键”强化引领。讲究化解矛盾纠纷和社会管理的方法,构建高效处置机制,全心全意依靠群众,及早介入,及时化解负面影响。注重在村级管理中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加强村组、村企、项目党建联盟建设。
升级“智慧村庄”数据平台。将党员信息管理系统与社会治理网络信息系统并网,使两个信息系统有机融合,提升了党员直接服务群众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真正做到了全时段公示责任人、办理进程和目标时限,数字化监督工作推进;全要素挖掘重要关系人、提示风险点,为村级管理工作增加“外脑”;全流程展示问题受理、处理过程,以过程可视化引导群众认知理性化。
落实“一线工作”制度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整合资源向一线倾斜,推动矛盾排查在一线,问题解决在第一现场。坚持政策标准,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不让拖长线、拉捱锯的受照顾,不让多头跑路、反复闹访的多获利,让群众切实认识到坚持“一线工作法”,既能方便自己少跑腿,也能节约公共资源、 推动问题早化解。
“一颗心”为民,多方共赢强本色
坚守发展为民的初心,推动矛盾调处与村级经济社会发展、 乡村振兴等工作良性互促。
多措并举凝聚同心合力。积极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围绕为民服务这 “一主题”努力推动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坚持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在调处矛盾、化解纠纷中凝聚各方力量。推动群众自治参与,推广“睦邻议事坊”“白国龙工作室”等做法,吸收乡贤能人参与具体调处工作;充分利用白国龙的专业优势,广泛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督促5支村级志愿者队伍发挥作用,引导群众依法化解矛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引导广大职工、青年、妇女参与化解纠纷。
联合回访确保调处质量。村党组织开展“提前访”,具体矛盾办结前,提前征询涉事群众对预处理结果的意见建议, 对预期落差大、可接受度低的,及时补充力量、调整方案组织再攻关、再突破。联合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和志愿者开展“事后访”,主要了解调处过程中,是否存在工作人员故意刁难、吃拿卡要等违规违纪行为,一旦发现,严肃追责。
市村联建提升管理质量。充分发挥驻村的“白国龙亲民工作站”、“细说心里话”的作用,灵活方式建立“一帮一”“一帮多”和 “多帮一”联企联组联户联人模式,在构建和谐新龙港的同时,帮助村增强发展动力。努力实现村级有发展、乡村能振兴、群众得实惠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