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06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2020长三角金属材料产业创新大会在江阴举行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陈海叶 俞静 韩菁 韩登军

  10月30日上午,2020长三角金属材料产业创新大会举行。国内外金属材料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分享金属新材料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成果,共同展望金属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的美好未来。

  国际固体离子学会主席、挪威科学与技术学院院士、挪威奥斯陆大学化学系教授特鲁斯·诺比,东北大学校长赵继,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所长左良等专家学者出席,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卞曙光,科技部火炬中心产业集群处处长魏谷,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蒋洪,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赵志强,无锡市科技局副局长赵建平,江阴市领导陈兴华、费平、邵文松等参加活动。

4.png

  作为唯一一个把特钢新材料及制品产业当作“一区一战略”产业重点培育的国家级高新区,江阴高新区目前已形成优势明显、链条完整、特色鲜明的特钢新材料及制品产业集群。集聚了以中信特钢、法尔胜、贝卡尔特等行业领军企业为代表的各类新材料企业510家,其中,超亿元企业76家,中信特钢成为无锡市第二家年销售超千亿元企业。产品领域涵盖线材、板材、管材、桥梁缆索、钢帘线等高端制品,其中,高标准轴承钢、超高强度耐久性桥梁缆索等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2019年高新区特钢新材料及制品产业产值86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52%。

  去年,东北大学与江阴高新区共同创办了江阴金属材料创新研究院,主要是依托东北大学在新材料领域的技术优势和智力支持,在产学研融合、专业人才引育、产业高端化、企业技改等领域持续发力。

  据东北大学校长赵继介绍,金属材料创新研究院强化“政产学研用金”科技成果转化“六位一体”深度融合机制,形成了“研究院-产业基金-产业园”三体联动的发展模式。面向未来,他希望研究院能够在新的体制和机制下,立足高新区、服务江阴市、辐射长三角,扎实推进新材料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努力让更多的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创新是高新区的基因,更是高新区的使命。江阴高新区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活力之源,持续开展创新提质行动,全面提升高端主体创新动力和一流人才创新潜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体制机制活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力和创新创业生态吸引力,全力打造科技驱动的创新高地。会上,中科院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首次发布了《江阴高新区国际化创新指数报告》。

  同时,举行了“亚力山大·维利奇克院士工作站”和“特鲁斯·诺比院士工作站”等揭牌仪式。亚历山大·维利奇克院士是乌克兰国立冶金学院院长、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通信院士、乌克兰工程科学院院士、乌克兰高等学院科学院院士。特鲁斯·诺比院士是国际固体离子学会主席、挪威科学与技术学院院士、挪威奥斯陆大学化学系教授。

  为有力推动长三角区域金属材料产业的协同创新与紧密合作,由东北大学江阴金属材料创新研究院、新材料产业投资机构、科研机构及新材料产业链企业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金属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5个长三角金属材料产学研合作项目签约,5个长三角金属材料产业基金投资项目签约。

  在下午举行的金属材料产业创新学术论坛上,东南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孙正明、复旦大学教授孙大林、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彭立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张校刚、东北大学教授张涛、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叶益聪、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东南大学教授储成林、浙江大学教授朱铁军、有研亿金新材料公司董事长王兴权10位专家学者,就中国金属材料产业未来的发展和创新举行了深入有效的交流与研讨。

  江阴市委常委、江阴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陈兴华表示,江阴高新区将紧紧围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一流竞争力的特钢新材料产业基地和产业创新中心”目标,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加快部署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助推江阴高新区的金属新材料产业实现转型蝶变,迈上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集约发展的快车道,为“打造国内一流的创新型国际化园区”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