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04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创业板十一周年: 行至深水区 改革再出发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吴燕婷 刘玉龙 闫鹏

  10月30日,创业板迎来十一周年生日。

  十一年来,创业板市场有力推动了我国创新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今年,创业板迎来发展历程中又一次重大改革——试点注册制。改革后的创业板开启了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纪元。

  新兴产业聚集效应明显,高质量发展群体显现

  深交所数据显示,十一年来,创业板公司家数从28家增加至871家,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21.42%,总市值10.40万亿元;创业板公司平均营业收入由2009年的4.74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20.6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

  在一些上市公司看来,创业板既是加快企业发展的资金池,更是机制创新的推进器。其中,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聚集效应明显,聚集了宁德时代、迈瑞医疗、爱尔眼科等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新经济标杆企业。

  “在爱尔眼科的发展过程中,资本市场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表示,作为创业板第一批上市公司,爱尔眼科募集资金8.83亿元,借助资本市场打破制约公司发展的资金瓶颈后,爱尔眼科医疗网络快速扩张,医教研一体化平台加快打造,实现了从“行业领先”到“引领行业”的演进。

  深交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创业板IPO融资金额累计达4889亿元;共257家上市公司实施完成304单再融资,募资金额达2863亿元;312家上市公司累计实施完成444单重组方案,涉及交易金额4144亿元,募集配套资金超过1382亿元。创业板注册制首单小额快速融资项目,从提交申请到注册通过仅用时8个工作日。在多项融资政策支持下,创业板成为创新企业集聚地。深交所数据显示,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达802家,占比92%,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达569家,占比65%。

  剑指市场化,改革进入“深水区”

  2020年4月27日,中央深改委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8月24日,首批18家创业板注册制企业顺利上市。

  记者了解到,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一方面以注册制为主线,在首发、再融资、并购重组领域全面实施注册制,设置多元丰富的上市条件,进一步提高创业板包容性和覆盖面,并系统完善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另一方面,同步推进“增量+存量”改革,在制度适配、新旧衔接等方面做出一系列探索性安排,让包括存量在内的市场主体从改革中增强获得感,并为全市场推行注册制积累经验。

  多家上市公司负责人表示,希望创业板继续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发展方向,在改革、创新方面引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