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31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和谐共生 气美家国 合气文化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纪实

  ■ 胡雪峰 刘建平 苟昭辉 熊珍

1.jpg

●公司积极组织抗疫医疗队参与成都抗疫防疫工作,彰显国企社会责任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守正与创新中,用生动的伟大实践、深挖时代内涵、凝聚思想共识,持续推进合气文化创新发展,以“和谐共生”、“气美家国”的情怀,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建设美丽繁荣和谐的新四川做出了贡献!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主要负责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天然气输配、储气库以及川渝地区天然气销售和终端业务,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天然气生产供应企业。公司历经六十多年的探索实践,目前具备年产能力320亿方米,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完整的天然气工业体系。2019年,生产天然气268.6亿立方米,跨入2000万吨级油气田行列,成为我国陆上第四大油气田,全国最大的页岩气生产基地,缴纳税费35亿元,获四川企业纳税10强第5名、四川企业利润10强第3名。西南油气田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单位”“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企业文化优秀单位”“四川省抗震救灾模范集体”“四川省先进企业党组织”“四川省企业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四川省企业党建文化成果一等奖”“四川省企业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四川省企业文化建设优秀案例”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合气文化建设历程

  合气文化根植于灿烂辉煌的巴蜀天然气文明。两千多年前,巴蜀先民在凿井制盐过程中发现了天然气,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摸索积累,创造了世界顶尖的传统钻井技术。在漫漫的历史长河里,巴蜀大地上钻火井、取井火、煮井盐的生产活动,点亮市井烟火,沸腾一方土地,对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合气文化,接续巴蜀天然气文明的历史脉络,在西南油气田公司六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历经了四个阶段:

  1、大会战淬炼中的文化萌生阶段

  建国初期为了改变祖国贫油少气的落后面貌,石油工业部在四川盆地组织了两场大规模的开气找油大会战。1958年川中大会战,三万多名石油儿女苦战三年,虽然未能找到高产大油田,但催生了四川盆地从找油向找气勘探转移;1965年红村大会战,用一年多的时间在祖国的大西南建成了全国第一个大型整装气田——威远气田。

  当年,余秋里、康世恩等会战领导人把解放军“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运用于四川会战实践,用党的理论和军事化的纪律把来自天南海北的会战队伍拧成一股绳。广大职工怀着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强烈热情,与复杂地质条件作斗争、与严酷自然灾害作斗争、与艰苦生活环境作斗争,不断刷新生产纪录,涌现出血战火海的32111钻井队、救井英雄常天尧等英雄楷模。会战队伍听党指挥、为国找油的集体意志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三不为私”忘我境界,孕育了合气文化的基因。

  2、改革浪潮下的文化探索阶段

  在改革开放初期,西南油气田公司挖掘文化基因、提炼精神特质,于1988年提出了以“艰苦奋斗 求实创新”为内核的川油精神,1990年将其进一步阐释为“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尊重客观规律,讲求科学的求实精神;胸怀祖国,献身石油的奉献精神;攻坚啃硬,争创一流的拼搏精神;独立作战、勇于探索的进取精神”,确立了传承创业薪火的价值导向。川油精神提出后受到广大职工及家属的热烈拥护,形成了合气文化的雏型。

  3、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文化发展阶段

  2004年,西南油气田公司对标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文化体系,对改革发展进行系统规范和价值指引,形成了集团文化“六统一”统领之下的企业文化架构。2006年建成了国内首个以天然气为主的千万吨级大油气田;2008年走出国门支持土库曼天然气开发;2009年开钻了中国第一口页岩气井。在新世纪的洗礼中,川油精神与时代接轨、与管理融合、与发展一体,彰显出履行经济、政治、社会三大责任的新高度,合气文化的内涵与架构逐渐清晰。

  4、引领天然气大发展的文化创新阶段

  2012年,在堪称世界最难开采的四川盆地里发现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海相碳酸盐岩整装气藏,2013年建成西南地区第一座地下储气库,2019年建成国内最大的页岩气生产基地,探明两个储量超万亿立方米的特大型气田,推动四川天然气走出盆地、北上东输,成为中国能源革命的强劲脉动。

  文化创新推动发展提速,“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把天然气产量搞上去”的责任担当为西南油气田公司“三步走”战略规划指明了方向。2020年全面建成300亿战略大气区,2025年产量达到500亿,成为国内最大的天然气生产企业,2030年产量达到800亿,成为国内最大的现代化天然气工业基地。油气田国之重气、企之大气、民之福气的核心竞争力,延续了巴蜀大地上灿烂辉煌的天然气文明,升华凝炼为“和谐共生,气美家国”的合气文化。

  二、合气文化的内涵

  六十多年来,西南油气田公司始终秉持“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努力践行“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产业报国的崇高理想,传承弘扬“石油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产业实践和经营管理中形成、丰富和升华了以“和谐共生,气美家国”为核心的合气文化。

  “和谐共生”,秉承中国传统“和合思维”,秉持新时代五大发展理念和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天然气业务链全过程,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厚德载物的责任观,知行合一的实践观、合作共赢的发展观,以绿水青山回报自然、以清洁能源造福社会、以诚信服务赢得客户、以价值实现成就员工、以科技创新拥抱时代,打造共生共荣、互利多赢的企业生态。

  “气美家国”,融入国家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以文化深厚、资源禀赋的底气;艰苦奋斗、不畏艰险的勇气;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锐气;丹心赤忱、清风峻节的正气;为祖国建设大气田,为人民助力新生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出大气、造大美、献大爱,彰显能源央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的家国情怀。

  “和谐共生 气美家国”的合气文化随国运昌隆而生,经四川油气田60多年的文化孕育,与共和国同发展共成长,具有政治的先进性、鲜明的时代性、实践的创造性、文化的传承性、价值的共同性,其内涵融通巴蜀地域文化的灵气,深植“艰苦奋斗 求实创新”的川油魂魄,体现了“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的共生境界、“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共生情怀、“责任如山、气美家国”的共生风骨,在绿水青山中创造自然之气、生命之美,展示了石油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忠诚无畏,彰显了石油人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精神品质。

  三、合气文化建设的具体做法

  (一)始终高举旗帜、心怀理想,坚定“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价值导向。

  坚定政治站位,始终高擎爱党旗帜。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中国石油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准新思想新理论实践者、推动者的角色定位,围绕“迈入新时代国企党建先进行列”目标,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搭建党建工作“四梁八柱”,推进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六大党建工程,确保党建引领下的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推动新思想新理论大学习大宣传大普及,教育引导干部员工“听党话跟党走”,使文化建设始终高擎爱党爱油旗帜。

  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石油精神。始终把传承石油精神、弘扬行业价值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线,把“和谐共生、气美家国”合气文化融入到石油精神的再学习再教育再实践,“苦干实干、三老四严”成为文化建设和改革发展动力源泉。

  融合巴蜀文化,全力推动价值认同。积极吸纳巴蜀文化精髓,融通民风民俗精华,注重跨文化汲取养分、跨行业传播精神,以包容开放姿态学习借鉴知名企业的文化建设经验,不断丰富合气文化新内涵。

  (二)始终守正创新、契合发展,践行“在经济领域为党工作”的核心理念。

  坚持融入战略,构建契合发展目标的文化体系。全面贯彻中石油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纲要,认真落实“六统一”原则,坚持系统规划、顶层设计,将文化建设与战略重组、企业改革、数字化转型、党建工作等深度融合,从文化环境、制度保障、行为规范、管控能力、激励考核等方面构建起与发展战略相匹配,与产业格局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体系。

  推进基层落实,构建符合行业特质的文化群落。全力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实践,引导基层单位围绕行业特色、历史传承建设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5家基层单位荣获“四川省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称号,先后形成了重庆气矿“自信文化”、输气管理处“末稍文化”、天然气净化厂“净气文化”、川东北气矿“责任文化”、川中油气矿“攻坚文化”等一批优秀的文化成果,既保持了基层文化的自身特质,又丰富了合气文化的价值内涵。

  有效传播推广,构建彰显川油魂魄的文化品牌。积极搭建文化展示的融媒体平台,巩固《四川石油报》、四川有线电视、门户网站等传统媒体优势,打造以官微“西油记”为核心,20多家公众号为支撑的新媒体矩阵,让石油成果、石油形象多平台得到展示;组织实施“寻找最美川油人”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大宣传工程,参与中央电视台《对话》等栏目录制,开展“中国石油开放日”“形象提升周”活动,组织主流媒体走进气田,让石油人物、石油故事多渠道得到传播。

  (三)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扛起“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把天然气产量搞上去”的责任担当。

  强作风执行,锻造践行“两个维护”的石油铁军。始终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石油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打造作风过硬、能打硬仗的石油铁军的精神旗帜和标杆,扎实开展“四合格四诠释”等岗位实践活动,给想干事的人以希望,给能干事的人以舞台,给干成事的人以激励,把年轻干部放到最艰苦的工作岗位、最重要的攻关项目,让党员先锋队、青年志愿者成为石油铁军的中坚力量。

  重目标引领,扎实推进“国内最大的现代化天然气工业基地”建设。紧紧围绕多找气、多产气、供好气这个中心任务,致力于寻找大场面、建设大气田,坚定建设国内最大的现代化天然气工业基地目标不动摇,当好天然气上产的主力军、页岩气开发的排头兵,坚决把产量搞上去;坚定低成本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动摇,做转型升级的改革家、提质增效的实干家,坚决把效益提起来,形成了“常非并举”的勘探开发新格局。

  担国企责任,积极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大繁荣大发展。与四川省眉山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扩大双方在能源战略、安全环保、天然气市场开发、管网建设及民生保障领域的合作力度,建成川渝地区第一个“天然气高效利用示范园区”,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把贯彻落实中央和四川省委精准扶贫政策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充分利用资金、人才等方面优势资源,对口援建重庆开州区,定点扶贫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自主帮扶公司上产区域,“十三五”以来,出资近10亿元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4300余万元对口扶贫资金,促进了受援地经济、教育、社会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切实履行了央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