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赵军磊
背着测量仪器,腰间挎一个电工包,矮壮敦实,兼具煤矿工人的吃苦耐劳、豪迈爽朗的特质,这就是井下电工王新。他是怎样由机电“土专家”修炼成煤矿机电的“技术大拿”?笔者带着好奇心来到中煤新集二矿固定队一探究竟。
勤学苦练,“土专家”小试牛刀
王新,现年46岁,虽然只有1米6几个头,却虎背熊腰,初次见他,被他圆圆脸蛋和炯炯有神的双眸所吸引。他1996年来二矿工作时被分配到固定队,但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初中学历起点低、基础薄而选择退缩,他通过坚持翻阅书籍资料、请教师傅,利用业余时间和工作间隙,努力学习机电设备原理、构造、维护、检修方面的知识,硬生生把自己从机电“门外汉”练成了“土专家”。
2000年该矿主井装载系统自动化改造初步完成,但由于当时工期短、任务重,人员紧张,导致装载plc通信系统布线混乱,通讯结构不合理,影响提升系统安全运行。王新得知自己设计的改造方案存在安全隐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凭借自己扎实的理论基础,很快提出了改造方案,为验证方案的可行性,那些日子,他在井下一待就是一天,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苛严的工作态度,对自己的改造方案进行实时测试论证。历时2个月,“土专家”王新顺利获得了实施方案的全部论证,消除了系统运行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保证了改造后的主井提升系统安全平稳运行,提升效率也得到大幅提升。
“该套方案符合我们矿井实际,在设计方面也是合理、安全、高效。”这是固定队机电队长对“土专家”对设计方案改造后的评价,也是对王新技术实力和工作态度的肯定和认可。
勇挑重担,“土专家”炼成“技术大拿”
2002年,中煤新集二矿固定队根据工作需要,对维护锅炉房供电系统、主井提升系统、副井供电系统进行重新制定维护人员,但这几个系统不是随便就能“玩得转”,就连当时经验丰富的老师傅都不敢轻易“出头”。王新毛遂自荐,要求负责这几个系统的维护工作。当时,工友们心中都有疑问和想法:“他真的能行吗”“王新也太自负了吧”“他这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自进入新的工作环境,接手新的工作任务以后,“土专家”王新着了魔一样,每天比别人早到车间,抱着图纸一点一点地“啃”系统原理,对着资料一点一点“捋”检修思路,照着书籍一点一点“悟”维护要点。日有所学、学有所思、思有所长、长有所用,最终,王新正是凭借着“土”的学习方法,近乎“痴”的学习态度,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内,对三个系统参数、设计原理了如指掌。他用实际行动彻底打消了同事们心中的疑虑,也为“土专家”变成“王大拿”奠定了基础。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成为单位里系统维护、调试的“行家里手”,工友在心里对他也是刮目相看。
破茧成蝶,技能大赛“竞风流”
2016年,新集公司举行第八届技能大赛,谁都知道公司技能大赛强手如林、高手如云,想在技能大赛上取得成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单位里的同事没几个敢自告奋勇报名的。王新却二话不说立马去报了名,还鼓励身边同事说:“胜败乃常事,这也是我们学习和找差距、总结经验的好机会,不要想太复杂,做到轻装上阵、全力以赴就好。”在王新的鼓励下,本来参赛选手名额不足,却变成了报名参赛人员严重超限,最后不得不通过组织测试的形式来选拔参赛人员。最终王新通过娴熟的技术操作和临场的稳健发挥,将技能大赛第一名收入囊中,自己获得“名和利”的同时,也为所在矿井及单位赢得了荣誉。
这就是王新,一名普通的煤矿工人,如何从“土专家”破茧成蝶,变身为“技术大拿”的真人版故事。他用认真、坚持、付出和汗水,证明了自己不比别人差,也为身边工友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