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2019年西岸艺博会的参展画廊正入场准备时,艺博会展馆对面的西岸美术馆正式揭开面纱。这次开馆,也开启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在11月5日,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先生与徐汇区区长、西岸文化艺术委员会主席方世忠一同为“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揭幕。

西岸美术馆建筑处于三角形地块,为此英国建筑师戴卫·奇普菲尔德在设计时,将主展区分为3大展厅,每个展厅尽头设计成开阔视觉的落地窗,每一面能看到不同的上海城市风貌。
本次展览所有作品均来自蓬皮杜中心馆藏,常设展主题围绕“时间”展开,呈现以20世纪和21世纪为主线,现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而主题特展“观察”主要集中呈现上世纪70年代至今的新媒体艺术。两个展览也让观众知晓,蓬皮杜中心在艺术收藏方面的定位和历史,以及相关藏品与欧洲乃至整个西方社会的重要渊源。西岸美术馆馆长李忠辉希望,美术馆一方面让更多全球文化艺术精品有机会走近中国观众;另一方面向世界展示中国现当代文化艺术的丰硕成果,“期待通过本次与蓬皮杜中心的合作,对公共文化机构运营模式创新形成新的探索和尝试。”西岸美术馆馆长李忠辉希望,美术馆一方面让更多全球文化艺术精品有机会走近中国观众;另一方面向世界展示中国现当代文化艺术的丰硕成果,“期待通过本次与蓬皮杜中心的合作,对公共文化机构运营模式创新形成新的探索和尝试。”
一、 未来五年合作计划是什么样的?据介绍,在未来5年内,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以共同策划为前提,在西岸美术馆展举办3个展期不少于18个月的常设展,和平均展期半年的约10个特展。同时在法国巴黎蓬皮杜中心也将呈现3场聚焦中国现当代艺术作品的展览,来展现中国当代艺术在历史进程中的视野与实践。在公共教育上,双方将根据本地的整体生态情况,对放映、现场表演等跨文化、跨学科的公共文化艺术项目进行策划,面向不同年龄层观众。蓬皮杜中心主席塞尔日·拉斯维涅表示:“西岸美术馆作为新馆,五年合作期间我们会通过不同展览活动的积累,来发现它的特色。肯定的是,蓬皮杜中心与西岸美术馆合作,是希望东西方文化能够借此机会,进行更多碰撞和交流。”
二、 怎样的契机促成了蓬皮杜中心和西岸集团的合作?其实蓬皮杜长期以来一直与中国进行积极的交流与合作,早在1989年,蓬皮杜中心就邀请中国参加展览。2016年,“蓬皮杜现代艺术大师展:1906-1977”也曾在上海展出。塞尔日·拉斯维涅介绍,蓬皮杜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希望能够在中国以合作方式来展示,“这次合作不仅是艺术的文化交流,更能让我们去探索中国公共文化机构运营的新模式,如何去更好的服务于大众。”而在合作过程中,塞尔日·拉斯维涅发现中国与法国有很多共同之处,例如文化艺术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以“能在上海落地合作项目,更为便利也更加有力。”
三、 蓬皮杜中心与世界各地美术机构都有合作,本次与西岸美术馆的合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蓬皮杜中心在与各地美术馆合作之前,首先基于各自特色,会考虑当地艺术、社会甚至文化的生态背景,所以不同的地方合作模式也完全不同,与合作伙伴产生直接关系。开馆两展中可以看到,蓬皮杜中心通过作品提出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了如今现当代艺术发展的过程,对于这些问题,需要时间去解答。
四、 双方在合作上达到的理想是怎样的?“我们希望能融入上海当地艺术生态,在这里我们不是法国艺术风格的代表,而是成为新一代的上海人”,塞尔日·拉斯维涅提到未来期许时表示。以蓬皮杜中心来说,塞尔日·拉斯维涅希望,通过不同的层面来实现、推动和落实,双方在上海当地艺术生态地位,“我们合作模式能够成为未来上海或者中国艺术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另一方面,此次也希望通过与西岸美术馆合作,进一步丰富我们对中国艺术家作品的收藏。”而以西岸美术馆来说,西岸的未来其实是一个多元文化整体。沿江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西岸美术馆、星美术馆、油罐艺术公园、西岸剧场群等20+文化艺术空间串连成线,打造亚洲最大规模艺术区,被称为“美术馆大道”。因此,徐汇区区长方世忠期待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之间这次史无前例的合作:“将为国内公共文化机构的运营、为其如何参与塑造城市文化提供先锋思路,并将成为‘西岸计划’中的标杆性实践案例,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提供更宽广的平台,助力上海文化事业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