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09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化解购票纠结 让幸福感伴随旅途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李劲松 国企高管

  随着长三角铁路第三批24个车站电子客票的启用,标志着长三角高铁线路和动车组停靠站全部迈入电子客票时代。电子客票是今年铁路部门再三敲定并经试用后正式投入使用的新产品。既然是新产品就必然在很大程度上有其使用的科学性、存在的合理性与时代的进步性,简单说就是应时而生。显然,启用电子客票,取消纸质车票,刷证进站乘车,既绿色环保又方便快捷,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是坊间仍有疑虑与纠结,认为电子客票会给部分旅客尤其是老年人带来不便。

  笔者认为,这种纠结应是部分人对新鲜事物远期发展的规律认识不足。要化解这种纠结,需要从两个方面捋清:

  一要深信科技发展具有兼容性。科技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新旧科技的换代交替不会在某一个时间点完成瞬间交换,而需等到条件完全成熟后,再进行技术彻底交割。这期间就需要一个平稳的过渡过程,也就是相对平稳期。拿通信行业来说,当前市场上出现了5G手机,但市场上仍可以买到1G时代的老年手机。通信部门设置了大量的5G基站,同时也保留了1G基站,为的就是保持技术的兼容。当市场上1G终端设备完全不使用了,1G时代才能正式宣告结束。同理,部分旅客尤其是老年人,不能够一听说“电子客票”四个字,就担心自己“不会搞”或“搞不掂”,甚至误传“窗口不卖票了”。这些担忧当然没必要。原有的购票方式,诸如车站人工售票窗口、自动售票机、代售点、12306网站和手机APP,这些购票渠道和方式都仍然会保持不变。铁路启用电子客票是借助科技,方便旅客购票的技术方法也理所当然地具有兼容性。因此,大可不必暗自纠结。

  二要深信社会发展具有包容性。社会的发展绝对不是为了服务于某一部分人,而是服务于社会整体大众的。《2015中国职工养老储备指数大中城市报告》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已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2.48亿。中国社会的发展不可能不照顾老年人,从中长期来看,社会的发展恰恰是为了更好地服务老年人。再回到电子客票上,对于老年人等不熟悉互联网的旅客来说,“购票信息单”可以告知相关信息,这个购票信息单可以通过网站自行下载或打印,也可以在车站售票窗口或自动售票机打印。也就是说,铁路发展包容老年旅客也是社会发展包容性的应有之义。

  诚然,铁路电子客票作为新生事物,客观上会向全社会提供多种购票的兼容技术方法,主观上也会最大程度包容社会全体成员,最大程度满足公众出行需求。反过来,新生事物也同样需要获得全社会的高度支持与呵护,共同促进新生事物电子客票良好成长。只有消除对电子客票的疑虑与纠结,幸福感才会伴随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