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8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蓉城市民喜看社区蝶变” 成都犀浦街道人气指数榜上“摘花”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加强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2019年8月5日至11月15日,成都市委社治委和人民日报社为让广大居民更直观地感受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共同主办了“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品质生活——蓉城市民喜看社区蝶变”活动。广大居民通过参与、转发、分享等形式,感受社区变化、表达自我意愿,并向“成都社治”微信公众号“社区蝶变”平台提供本社区老照片、拍摄本社区新面貌、分享本社区小故事,通过今夕对比展现本社区蝶变之路。在大众评选活动中,郫都区犀浦街道以20.65万票的人气指数荣获成都市街道“社区蝶变”排名第三位而摘得“探花”。

  犀浦,是成都西大门进入郫都、都江堰、青城山的第一站,全域面积21平方公里,城市管理面积18.68平方公里,小区院落152个,其中老旧院落76个、大小街道 96条、“双铁”站每天客流量达到20万,常住、暂住加流动人口35万余人。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在社区发展治理中,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政府主导,深化民主自治,引导社会协同,扩大公众参与,完善支撑体系,提升服务水平,强化队伍建设。以打造党群融合和谐宜居城镇为抓手,以打造“两心”党建、共筑文明城镇为目标,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凝聚党员群众的“主心骨”,党员干部成为推动社区发展治理的“领头羊”;以解决百姓诉求为使命,以“社区发现、街道呼叫、部门响应、多方整治”长效工作机制,大力培育人居、休闲、康养、健身、文化、教育培训等生活性服务领域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城市治理体系成熟定型、治理效能整体提升。人与人之间相处变得更加和睦了,社区发展治理效应越来越被广大市民认可了。犀浦街道“社区蝶变”的具体做法是:

  围绕“三线”打造城市夜间经济圈。遵循规律探索创新,建设“发展高质量、治理高效能、生活高品质”新型社区,街道党工委围绕地铁线、城际轨道线、沱江绿道线、大学校园走廊线等高端人才消费需求,在城市核心区域、关键点位大力培育夜间经济示范区,引进综合运营能力强的专业化企业,大力发展夜市文化、夜间经济生活圈,多措并举打造“石犀里”、“凯德广场”、“爱琴海”三大特色街区,形成高品质、多品牌、多种类、多层次、有特色,名优特精品牌汇集于“三大”商圈,倾力打造集品牌商业、时尚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特色夜间生活中心,为广大市民提供24小时热情服务。

  统一“三规”丰富群众夜间文化生活。发展夜间经济,加强社区治理,离不开文化的支撑。近年来,街道坚持品质供给、精准供给,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提升百姓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共建造大小文化活动场所50余个,大家走出家门相约参加活动,居民之间加强了交流,增进了感情。为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街道制订完善了《犀浦街道文化惠民服务群众演出实施方案》,并坚持开展“送演出进社区”活动,精准对接百姓需求,开展“订单式”“点单式”文化服务。街道还不断扩大演出覆盖面,将优秀歌曲、经典曲目送到群众家门口,丰富城乡居民夜间文化生活,让基层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先进文化、共享艺术发展成果。今年来,街道和各基层村(社区)组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各种文艺节目演出近100场次,受益群众高达20余万人次。

  坚持“三做”消除困难家庭零就业。在社区发展治理中,犀浦街道党工委坚持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做到:服务需求抓落实,将就业、社保、医保、劳动维权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近年以来,共发放宣传资料9800余份,接受政策咨询3500余人次,用工备案94家,发布用工信息463条,提供岗位5562个,共吸引4470人次到142家企业求职,初步达成意向性就业836人次,其中公益性岗位149个,办理《就失业登记证》243人,实现困难人员就业率 100%。加强培训提技能。围绕乡村振兴、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结合街道实际,举办各类培训班15期,培训613人,其中失保金培训3期,培训182人,全民技能提升培训2期,培训43人,技能和创业引导性培训9期,共388人,受理全民提升培训补贴申请98人,登记领取失业金人员培训286人。精准就业保重点。针对不同就业群体,采取不同服务方式,设立就业服务推荐窗口11个,为42名火电三轮车主实现转岗再就业,为1461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安排,为146名退役军人成功搭建自主创业平台。

  强化“三固”切实解决市民诉求。在社区发展治理中,犀浦街道以“三固化、四包干”工作和“百日攻坚”活动为契机,宣讲政策、督导工作、解决问题、办好实事。在工作中,做到时时把握一个“效”字,事事注重一个“实”字,处处讲究一个“责”字。采取面对面、畅通微信、QQ群平台、老年文艺队宣传、坝坝会、居民下午茶等方式走访联系群众,随时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共收集基层问题1039个,提交街道“三固化”办公室134个。自开展“三固化、四包干”工作以来,街道共研究解决问题905。村(社区)共办结问题525个,正在办理之中36个。

  打造“三百”温暖百姓居家生活。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形成“动员有力度、群众齐参与、运转高效率”治理格局。街道党工委坚持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统揽、以政府治理为主导、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社区发展治理资金保障,提升社区发展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和组织化水平,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发动社会力量筹集社治专用基金100万;组织100名党员进小区做好事;与西南交大等高校100个社团达成社治合作意向。开办“蒲公英学院”,开展“社治讲堂”20余场,1000余名社区干部接受了培训。在老旧社区环境综合整治中,街道努力打造“一街一景”特色街巷,优化居民生活环境。各村(社区)积极开展老旧社区治安防范、绿化养护、卫生保洁、公共设施维修管理等基本服务。在这次“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品质生活——蓉城市民喜看社区蝶变”活动中,街道所辖犀和社区以6.07万票的人气指数荣获成都市村(社区)“社区蝶变”第四名。(周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