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06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矿区现代化催生“新行当”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煤炭行业的科技进步给煤矿生产管理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些过去矿区没有的岗位、工种,出现在矿工身边,让大家眼前一亮。这些新岗位,也是矿井日新月异的缩影。

  “二手材料”推销员

  8月2日下午,在钱营孜矿机修厂大院内人头攒动,格外热闹。几名生产单位的领料员,来到材料加工大卖场,“购买”二手材料。

  “这用旧皮带加工的吊卡,具有抗挤压、易安装、不生锈等优点,价格才3块2,是铁质的三分之一,也是矿上推广应用的产品。”机厂的王特特,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向他的客户,推广自己车间的产品。

  像这样的“销售员”,在钱营孜矿机修厂有十几名,他们将自己用废旧材料加工产品,拿到“集市”上买卖,“顾客”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采购。

  “我们井下员工反馈说,这种卡子太厚,如果再薄一点,效果会更好。”掘进区材料员李国山与王特特交流起来。

  “可以加工薄款的,那样工序更多,每个要加5角费用。”王特特脸上写满认真。

  “我定购1000个,新款吊卡你就别涨价了。你看可以吗?”李国山看到王特特笑了,就立马在购物单上填上购买数量,签上自己的名字。

  “量大从优,我把这定单,报到矿市场化结算中心,可以加工生产了。”王特特喜滋滋地把购物单收进了腰包。

  据了解,王特特是一名旧品加工的负责人,过去加工东西,卖上不价,他就主动走进“集市”,推销车间加工的产品,从那里还知道一线都需要哪些产品,自己车间的产品销路不再愁,员工每月收入比过去增加了400多元。

  “智能管理”维护员

  现代矿井管理,推广智能化办公,许多工作都在电脑和网络上完成,效率高效果好。电脑网络使用多了,矿区的智能管理维护员也闪亮登场了。

  杨海就是其中一位。他整天与电缆线和信息网络打交道。

  为提升现场信息传达的效率,杨海利用先进的大数据存储技术,开发出了覆盖全矿的数据平台。通过该平台,大到矿井主扇运行情况、小到综采机组运行情况,均能实时传达至相关人员的手机或电脑上面。该矿还充分利用数据报表平台的统计分析功能,对各头面瓦斯监测探头数据实时上传,出现异常时,系统自动短信通知相关人员,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达效率。开展信息通讯自动化系统技术服务,形成了一定的自主技术支撑能力。同时建立完善了一批基础管理制度,初步组建了一支充满活力的高效运作的团队。

  “这里的入井信息,与身上的定位器是一体的,只需屏上一点,可以查到井下所有区域人员信息,这些快捷管理,需要许多像杨海这样的信息管理人员。”矿总工程师王浩说。

  “物流管理”考核员

  钱营孜矿打造的物联网系统,在一秒钟之内,可以查到井下物流信息。哪辆矿车滞留超时,都会得到相应的处罚。记录这一切的,就是这个矿的物流考核员。

  在巷道壁上,都装有感应装置,矿车停在哪里,地面都有显示。

  “我们的管理人员在万米之外,也可以看到井下生产现场,现代化煤矿管理要借力现代技术,物联网等于给煤矿装了‘千里眼’,大大提高井下工人的物流速度。”“物流考核员”朱永康说,“我每天都超时的信息记录下来,交到矿经管科,处罚就生效了。”

  为了集约化管理,朱永康还要根据生产实际,对井下矿车进行科学调度,让矿车“多拉快跑”,物流配送高效快捷。

  “以前材料费用节支、产量完成情况,都是简单的数据,现在经系统分析形成走势图及柱状对比图,直观形象。”朱永康说。每天上班,他第一项任务就是打开数据分析图库,像查看“股市大盘”一样研究曲线图、柱状图。过去是干后算,现在先算后干。他要根据历史数据和市场等综合因素,对全矿物流成本,进行宏观调度,把运输成本降到最低。

  (李继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