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02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探针盒子“盗号”,监管不能“溜号”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王恩亮 公职人员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一种WiFi探针盒子,这种盒子能在用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取用户手机MAC地址,并将其转换成用户手机号。将近半年过去了,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仍有一些商家在网络商城中售卖此类WiFi探针盒子,并均表示此类盒子可以采集周边用户的手机号码,用于“精准营销”。(8月29日《北京青年报》)

  鉴于探针盒子是一种在WiFi环境下,近距离获取用户手机号码的“盗号”工具,并被不法分子用于“精准营销”。在今年央视举办的3·15晚会上,专门对其进行了曝光。令人遗憾的是,这一曝光都过去了将近半年时间,这类探针盒子仍未退出市场,甚至在网上“高调”销售。

  需要指出是,从过往来看,一般被央视3·15晚会曝光的产品,基本都问题多、涉及面广、危害性大。日后监管部门都会以雷霆之势向其展开围剿,极少出现“曝而不剿”或“剿而不净”这种情况的。因此从这个例外来看,探针盒子继续“盗号”,与监管“溜号”有很大关系,个中不作为可见一斑。

  当然,囿于探针盒子从出生那天起,就以非法身份存在,这势必因其隐蔽性给监管打击带来难度。如果这一探针盒子的科技含量不高,足以令其他“黑作坊”山寨出来,并一同投向市场,更会让打击难上加难。不过纵然是这样,也不能成为监管部门“溜号”的理由。毕竟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应是监管部门必备能耐。退一步讲,即使一时打击受阻,只要肯作为也没有破解不了的难题。否则监管部门都知难而退,或干脆不作为,或只指望受害人通过法律去维权,试问我国还有产品质量和市场秩序吗?

  事实上,但凡监管部门向探针盒子较真,其实用不了几把刷子就可将其围而剿之。其一,探针盒子不是生产环节隐蔽性吗,毕竟他们要通过电商去网售。那么只要监督部门锁定了网售电商,那个供应链还能跑得掉?其二,固然,监管部门要想监管到所有电商,确实有点不现实。但这不要紧,毕竟在电商之上还有电商平台,监管部门完全可以通过约法三章,让电商平台承担起监督电商的责任,并对他们监督失职课以严惩,他们还能管不好自己的电商?其三,监督部门监管不到所有电商,并不意味着不去监督他们。哪怕只是抽监,倘若能做到暗访记者那样有心,恐怕这一探针盒子也早退出市场。毕竟这样的抽监,不仅让电商吃不消,更会倒逼电商平台负起监督责任,这样的一箭双雕能没效果?

  总之,探针盒子“曝而不剿”或“剿而不净”,关键在于监管部门没尽到监管责任。而这一监管失职,最大问题不在缺乏措施和手段,而在缺少一颗想作为的心。因此说来,这一点必须要看到,这一短板必须要补上。否则,等明年3·15晚会曝光,一定还会见到探针盒子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