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12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宽窄:衡量和把握万事万物的尺度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3.jpg

  (连载自《宽窄:衡量和把握万事万物的尺度》一文,前文见本报5月31日P8)

  宽窄与价值尺度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留传下来的最主要的哲学名言就是在《论真理》中说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其观点大致可理解为:事物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一个事物对你来说就是它呈现在你的感官面前的样子。天气的冷热,菜品的酸甜,都是以当事人的感官来决定的,有的人耐寒,有的人耐热,有的人喜酸,有的人爱甜,不同人从自身感官出发,判断的尺度大不相同。这一观点虽带有主观主义因素,但却强调了人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取向。

  尺度,是一个哲学概念。黑格尔在《小逻辑》中认为:“尺度是有质的定量,尺度最初作为一个直接性的东西,就是定量,是具有特定存在或质的定量。既是质与量的统一,因而也同时是完成了的存在。”马克思赋予尺度以规律性认识,不同的植物和动物,就全体而论,并就各部分而论,皆有某种尺度,而各有其内部规律性。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动物和人的角度,提出了“种的尺度”和“内在的尺度”这一组相对的概念。他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里,“对象的尺度”是客观存在的宽窄的大小、长度等,而“人的尺度”则是人意识到自己的本质、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全面发展的人的自由自觉本质的实践活动方式和把握方式,也就是宽窄的人性化、人本化尺度和标准。

  宽窄就是人的审美尺度和价值尺度。价值,是人类对自我发展的本质发现、创造与创新的要素本体,是人的意识与生命的双重发展,包涵人与外在自然的统一发展。价值是人的本质自由实现的行为和方式。宽与窄的变化转化,随着人的主体需要和自由实现,呈现出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价值在不同领域呈现不同形态,如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法律价值、个人价值等。宽窄不属某个特定领域,它是超越具体事象和领域的更高层级的一种价值取向、价值范式,强调在不同价值领城除了注重价值关系、价值有用性、价值主客体等之外,更要注重宽窄之间的能量特性,即不同价值主客体在相互矛盾运动、转化变化过程中的“宽窄尺度”,即“能量尺度”是否合理适度,是否有效、有用,是否符合人的主体需要。这里的“能量尺度”是衡量一切运动形式的通用尺度。因为,当事物运动形式不同时,两个物质的运动特性唯一可以相互描述和比较的物理量就是能量,能量是一切运动着的物质的共同特性,是用以衡量所有物质运动规律的统一的客观尺度。可以说,两个物质之间存在的宽与窄等运动形式,是我们判断事物运动发展及其阶段性结果的价值考量和衡量标准。这里,宽与窄已超越纯粹的事物外在形态,而抽象为一种能量转化形式和价值实现方式。

  作为价值尺度的宽窄要破除功利性,不纠结于一时一事之利害,不拘泥于一己一人之得失,从宏观、大局、全局层面把握事物发展走势和价值体现方式。如果只看重蝇头小利、当下利益而忽略甚至无视长远利益和发展走势,就会舍本逐末,检了芝麻丢了西瓜。在这个意义上讲,宽窄的价值尺度考验着、检验着我们的眼光,胸襟、气度和思维视野。

  宽窄与生命智慧

  “宽窄”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体现和代表,它不仅仅是发酵于成都三条老巷子的历史文化,更是体现广与狭、多与寡、深与浅等对立统的辩证哲学。哲学研究应致力于将优秀传统文化转变为发展的力量。“宽窄”是具有中国特色、巴蜀风格的标志性概念。宽窄不是哲学上的本体论,不是揭示事物内在的本质规定,它属于认识论范畴,为人们认识自然、洞悉社会、观照世界提供种全新的参照体系和认知尺度,尤其为生命存在和演绎方式提供富有智慧性的把握方式。

  人类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无时无处不处在各种各样的空间环境之中,积累了应对各种自然环境和社会现象的丰富智慧,充分展现出作为万物的灵长的人的知识水平、应变能力和发展成果。生存智慧显示出人面对各种自然条件顽强、灵活生存的机智和能力;生活智慧体现出人适应复杂环境所采取的以少获多、以小搏大、以无生有、以窄拓宽的不断满足人自身、家庭、族群等生活需要的生长方式和活动能力;而生命智慧却不仅仅满足活下来,而且还要活得更好更幸福,充分而全面地实现人的自由自觉发展,努力彰显人的主体地位和能动创造性,把人类的体力、智力、想象力、创造力发挥到极致,可谓修齐治平、立功立德立言,使人的短暂生理生命因创造物和文化艺术产品而穿越历史(也即在时间维度上)而获得精神生命,成为不朽的生命奇观。这种生命智慧不仅具有形而上的意义,更具有生命延续的张力所产生的思想价值意义。

  生命智慧在特定范围讲,与宽窄所体现出来的空间感、转化度、价值链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宽窄之变、宽窄之度、宽窄之用、宽窄之化、宽窄之体,无不体现出一种高超的引导艺术和促进谋略。生命在时间流程中,具有阶段性特征,所谓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稀、八十耄耋。这主要是从人生阅历经历而言的。真正的生命智慧是可以超越年龄阶段,在有限的生命长度做出无限的生命努力,使人格场、人生空间更加博大而广阔,激发出人潜在的巨大创造能量和生命活力。可以说,宽窄是一把衡量生命质量的标尺,是一处激荡生命光彩的天池,是一支照亮生命行程的火炬,是一粒放大生命核能的原子,是生命收放自如、灵魂安顿栖息的无边居所。

  因此,谁掌握宽窄也就掌握了生命的尺度,谁掌握了宽窄也就提升了生命的质量,谁认识了宽窄也就认识了自我、认识了社会、认识了世界。可以说,宽窄是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生活观最深刻最生动最简洁、最明了、最高度集中的体现。为此,有感而曰:

  宽窄之度考验智力,宽窄之变充满玄机,宽窄之兴验证创新,宽窄之和展示技艺,宽窄之值突出效率,宽窄之用化成天地。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系第一次开展对宽窄、宽窄哲学和宽窄智慧的研究,力图以全新的视角为读者打开一方生动有趣、富有启迪的别样世界。我们还将从理论上继续深入研究涉及宽窄的众多领域,力图建构全新的“宽窄学”。(本文摘自光明日报出版社《宽窄九章——写给大众的哲学》一书前言,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