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深管理顾问 蒋坛军
总资产收益率(ROA或ROTA,return on total assets),是企业(含国企)推行ISO55000资产管理体系时常选的改善目标之一。ROA=(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可看出企业总体资产的获利能力(获利数额、回本周期)。近似指标有总资产报酬率等。ROA的改善可参考下述步骤:
改善小组。企业各类资产组合后构成了“总资产”,可将一家企业视为一个“总资产”。改善小组成员宜来自企业价值流关联的所有部门,例如营销、财务、研发、采购、生产、质量、资产(含设备)、安环、物流、售后服务等。因上述部门之间是平级,单靠资产部去主导改善,则可能因部门墙而举步维艰,所以最好是由可调动各部门协同作战的上级部门来主持改善小组。改善小组宜公布推行制度,例如分工、目标值、碰头会、激励等。
资产范围与分类。应盘点所有资产,并参考GB/T14885《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GB/T35416《无形资产分类与代码》,统一分类、编号、入账。各个资产的名称、编号应保持唯一性,否则会带来混淆和重叠,无法精准追溯。
现状数据收集。ROA现状数据包括但不限于:① 资产数据:资产名称、编号、型号、原值、现值、位置、功能、健康、使用率、开支、供方、数量与金额占比等;② 企业总利润、分布与比例;③ 企业总开支、分布与比例。可建立ROA结构图/表,以清晰查看:利润构成与比例、开支构成与比例、资产构成与比例、闲置资产构成与比例等。
值得注意的是:① 不应忽略无形资产(商标/专利等)对ROA的影响,如果无法定量表达,可定性表达。② 不应忽略“衍生收入”及其开支,例如地铁公司的广告收入与成本。
改善目标。基于“总资产”视角,精准地识别瓶颈并建立改善目标。因为改善非瓶颈对提升ROA起不了作用,反倒浪费宝贵的资源与精力。ROA改善方向常有:① 组织架构:合并职能重叠、压缩或撤销冗余的部门/层级;② 价值流:客户抱怨;商誉修补、价值流衔接不畅、新产品投资决策;研发效率;采购成本;生产效率和成本;产品不合格;安环事故;能耗;售后服务等。③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资产投资决策、概念、设计、建造/安装、使用、维护、闲置、退役等。④ 拓宽或收窄经营:并购、子公司、上市、融资与投资、“衍生收入”等。
风险防范。风险即“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建立改善目标时,应识别风险的存在可能性、后果严重程度,并拟定和实施防范措施。疏忽此环节较易导致ROA改善的失败、或效果不彰。
改善方案与实施。ROA改善方案可包括但不限于:人员分工;现状与目标;改善措施及预期贡献度;风险及防范措施;改善步骤与时间;每步骤的标准;所需资源与预期投入产出比;完工与验收准则;标准化要求等。应禁止杀鸡取卵,例如盲目削减预防维修费用、为降低任期内资产总额而把必需资产卖掉而改为租用(但从长期看租金贵过自持的费用)等。
实施改善方案时宜开展过程检查,以确保每一步骤符合要求,也便于及时发现不足和进行调整。在改善实施过程中,需把投入与产出进行财务化,否则ROA最终结果数据较易出现失真。但在实际工作中,ROA数据群可能多处并未形成财务化。在此情况下,宜抓主要的改善投入与产出进行数据财务化,而不宜把宝贵精力花在细枝末节事项的数据财务化,即: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改善本身上。完工后应验证改善目标的实现程度,计算投入产出比,总结优缺点,并及时兑现激励措施。对于改善后的新做法、新技术等,宜形成标准化流程或制度。
人才育成。ROA改善因涉及面较广,人员所需掌握的技能也就较多,可能涉及但不限于:ISO55000、资产法规与政策、资产技术、精益、TPM(全面生产维护)、TQM(全面质量管理)、财务与金融等。应逐一识别每位成员的技能差距,然后“网格化”为他们拟定和实施培训计划,并按照“柯氏模式(感受→吸收→行为→成果)”验证培训效果。实践已反复证明:ROA改善效果欠佳,往往人员技能/知识/意识欠缺是主因之一。
持续改进。宜实施ROA管理成熟度评价,以系统地识别优缺点、寻求持续改进的机会。ROA管理的持续改进可能包括但不限于:高层不参与;部门墙主义;缺乏资源投入;不理解ROA改善原理;数据严重失真;不知如何精准策划改善路径;误认为“设备资产管理=总资产管理”;资产或新产品投资决策失误;日常工作过忙而无法集中精力;闲置资产处置过于敏感或繁琐;无恰当的激励机制;无全过程跟踪和评价机制等。
吉姆·柯林斯《基业长青》:“利润于企业不是目的,如同氧气、食物、水和血液于人体,这些东西并非生命之目的。但是没有它们,也就没有了生命。”因此在遵守道义与法规、平衡短中长期绩效/成本/风险的前提下,企业不断改进ROA当然是必要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说得好:“不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不知道应该怎样才叫‘利己’(获得利润);读了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才知道‘利他’(满足相关方价值需求)才是问心无愧的‘利己’。”
(参考文献:Gabriel Hawawini,Claude Viallet 《Finance for executives: managing for value cre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