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29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智能化带来管理创新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西北油田采油三厂所属的管理二区在引进和消化新技术的同时,对内部管理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使二区的管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 江杰 卢宇峰

1.jpg

●10-6计转站值班员工正利用单井远程掺稀调控技术,远程调整TP147CH2井掺稀量,使调节时间由4小时缩短至5分钟,单井优化6人,年节约成本39万元。(刘亚雄 摄)

2.jpg

●智能油田建设成果深度运用后,巡检方式由日常巡检变为故障巡检。图为故障巡井工正在处置TP135井异常。(刘亚雄 摄)

  历时四年的西北油田采油三厂智能化油田建设,已经获得初步成果,整个原油生产运行,基本上实现了全面的信息化,主要生产装置运行的自动化,和关键环节的智能化。技术的进步,要求管理与之匹配,而管理的创新同样要求有新观念推动,新流程探索和新的结构调整。

  信息化带来新观念

  二区仅有28名职工,管理着托甫台地区692平方公里的区域内,204口油井。今年开井154口,2019年产量任务目标为68.3万吨。尽管这产量相当于目前国内一个小型油田规模,单从生产运行,油气水井管理、地面集输系统管,到HSSE管理、物资设备等等,工作千头万绪,节点难以胜记,产生的数据更是数不胜数。但从技术层面来说,二区的信息化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他们目前采用的二区信息化全覆盖体系,已经在生产运行、井控管理、技术改新、信息化管理,HSSE,还有党工团工作等等包括车辆管理、门卫门禁制度,职工生日,健康状态等等,都已经上网运行。无论是流程、进度、状态和数据,还是计划和指令的下达,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网上的运作,使整个管理呈现真实、高速,便捷,及时。

  二区经理刘毅说:信息化之后,虽然我们二区只有28个人,管理这么大一个作业区,说实话,有时显得人员紧张。可仔细一想,不是人员紧张,而是观念需要跟着技术提升。

  原来的工作,特别是机关工作,总是凭感觉,靠经验,要求含糊,执行盲目,定性不定量。信息化之后,二区的所有工作实行了表格化,程序化和数据化。任何工作,都要用表格来确定,什么工作,达到的主要量化指标,走什么样的程序,时间节点,目前状态,主要数据等等,再也没有了那些“全面”、“持久”等等,让人不得其详的模糊语言。比如职工思想教育、活动方式、组织部门、时间节点、活动次数、参加人数、测验成绩等等。一张表格,把一个方面的工作全部凸显。而对那些靠表格和数据来说话的工作就更有效了。

  随着管理开始从粗放走向细化,从定性走向定量。二区开始形成一种新的工作观念和态度,凡工作必强调时间节点,具体数据。

  智能化带来新模式

  四年以前,当流体注入,生产过程和集输外输开始实现信息化,到自动化注水井、智能抽油机、在线含水监测、自动掺稀、无人值守计转站、无人值守单井等大批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和设备的涌入,很多倒流程作业,基本上可以在中控室完成,二区的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首先建立起的是生产运行系统,在日常运行管理中,建立了分级远程管理制度,设立中控室和专职监控岗,根据建立的油井异常分析模型,对原油生产实现了全天候全流程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

  随之,二区开始压扁管理层,机关只保留一室一中心。综合管理室,负责党工团、经营管理。运行中心下分三个组,中心1负责技术、资料;中心2负责生产运行调度和信息;中心3负责安全、物资设备和培训。而在基层一线因为有了无人值守油井和无人值守计转站,长期用工由4年前的250多人 ,下降至不到180人。

  然后,安全环保系统、物资供应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党工团工作系统的陆续挂网,使管理变得轻松、直接、便捷。尤其是安全环保系统的挂网运行,实现了各种开工票证审批、各种上报表格、各种监督检查、问题处理、奖惩等均可在网上进行。而无人机巡线现场监督、督查巡检、作业开工时各种证明的扫码查验、作业书的网上认定、包括全部作业现场、作业过程都实现了可视化,可直接观察现场施工场面,对安全环保进行监控和喊话,不但有图有相,还有不间断的视频监控。

  新流程带来新调整

  未来学家曾经预言:新技术的发展必然带来权利分散和个人发展空间的扩大。二区在智能化建设中,因为了实行井站一体化管理,无人值守油井由计转站管理,中心计转站管理无人值守计转站、计量间。在要求他们把智能指挥枢纽前移,放在了较大的中心计转站,将油井监控、异常情况处置权前移至计转站。他们对区级监控权限和计转站的监控权限做了划分,对两级的职责做了明确划分。

  这看似是部分管理权利的下放和前移,它既依赖于新技术的背景,而且对管理发生着深远的影响,还对人员素质的提高,人才队伍的培养产生积极的效果。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二区领导决策所需要的基层生产日常运行情况,基本或者主要不靠一级一级的汇报,更不靠各种汇报会议来获取,打开网页,二区各种生产运营的各种信息、数据、图片、视频等详尽翔实。他们完全可以凭此做正常运行中的决策依据。

  而对基层自己遇上的大量的日常工作,计转站的运行小组,既情况熟悉,又具有经验,还可以通过网上的各种系统了解全面的情况。完全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更迅速,有效的措施解决各种问题。

  这些权利的调整,使二区的管理更贴近生产实际,更接地气,更好地调动基层班组的能动性,更能展示职工的能力,培养职工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在二区中控室从事运营的员工,多是代运行承包商招聘的年轻员工,他们平均工龄也就五年左右,4年多的时间里,他们成为了生产运行的主力。而领导、管理和曾经培训他们的二区青年技术人员都挑起了大梁,成为独当一面的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