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20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西北油田解决超深油藏流体量化难题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用这个方程,我们计算出TH10258井远端储集体的流体能量很强,但与之沟通的裂缝通道不好,指导实施酸化措施,达到了沟通该井远端储集体目的,采出远端油层的油。真是从‘盲人摸象’到‘仙人指路’的改变。”6月8日,西北油田采油二厂开发研究所郭嫒高兴地说。

  这个方程,就是对六、七千米深的油藏裂缝流动能力进行量化,能够准确地计算油藏地下裂缝原油流动能力,算出油井渗流油量,指导实施油井剩余油动用量措施,提高收采率。中国石化集团对此项成果进行了技术鉴定,认为它不光填补了行业技术空白,在全球也属于首创。

  西北油田开发的是海相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公认的世界级开发难题。该油藏犹如地下溶洞,因为侵蚀、地质作用,形成一个个独立小空间,依靠裂缝相连。传统的IPR(流入动态)曲线无法求取产能方程,技术人员曾对此多次攻关,查阅相关文献,而裂缝渗流能力的定量化只是停留在实验室,无法确定确切的流量与压差关系方程。此前,技术人员依靠经验判断,制定油井泵型、泵挂、工作制度,根据油层定性,实施储改措施。

  采油二厂开发研究所组成多专业研究团队攻关,突破油藏工程传统学术观点束缚,逆向创新提出关既是开。认为,油井关井之后,井筒与远端地层压力之间还有压差,有压差就有流动,有流动就有流量。通过实验验证和查询相关文献,结果发现观点是对的。

  还有,熟悉油藏开发的人都知道:动液面就是油井生产时测的液面;静液面就是油井关停后测的液面。研究团队反向思维推导,认为关井之后测的液面虽然叫静液面,但静液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油层周边的石油在压差作用下,向油井汇聚,液面是逐步恢复增加的。

  把关井看成开井,将关井后测的静液面当成动液面,通过霍纳曲线推算真实的静液面,就获得了压差。同时,他还将液面恢复的环空体积折算成流量。就这样,量化出油藏裂缝的流动能力。技术人员一起开发了配套软件,开创了缝洞型油藏定量化开发的新局面。在该厂推广应用后,已经指导高压注水32井次,增油4.2万吨;指导酸化8井次,增油1.6万吨;指导泵型优化15井次,增油0.9万吨。

  此项革新在中国石化重大科技项目——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降低自然递减技术中得到应用,获得业内专家肯定,许多石油研究院和石油院校专家、教授多次到采油二厂研讨,甚至派遣博士生到该厂学习。

  (张明江 朱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