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新燕
走进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北方重型汽车股份的大门,8米高的360吨电动轮高高矗立在眼前,在骄阳的映衬下,耀眼闪亮。这可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制造”。这个“巨无霸”产品的研发领军人就是北方股份技术项目经理、产品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杨哲。
连续9年从事非公路矿用自卸车领域的超大吨位电传动矿用自卸车的研制工作,杨哲获得专利20多项,2016年被评为北重集团劳动模范;2018年被评为北重集团优秀共产党员,今年,又被评为包头市劳动模范。他,一直行走在研发之路上,从未停歇,书写创新传奇,不断刷新事业高度。
一念执着 不走寻常路
2010年以来,杨哲一直从事非公路矿用自卸车领域的超大吨位电传动矿用自卸车的研制工作,负责NTE330车型纳米交付和样车澳大利亚标准改造、NTE360车型设计、公司内部技术培训与技术支持、带领团队开发NTE260G电动轮高原车、NTE200电动轮、NTE120全自主电动轮车型、电动轮湿式盘制动研制等新产品开发。
“容易老化”、“需要隔热”、“要保证运行时间”、“不方便、不合理”,客户的这些抱怨声、高要求,在别人眼里可能觉得麻烦,但在杨哲这里,通通成了创新灵感。“电动轮矿用车作为以销定产高端矿用装备,每一个客户都会从实际使用出发提出特殊要求,客户提要求,就给我提供了研究思路,我也愿意帮客户解决实际问题。这些特殊要求是我创新的动力。”杨哲跟笔者介绍道。
2014年,作为技术项目经理,他承担了NTE360车型的设计研发工作。在立项初期,以澳大利亚特定用户作为目标客户,反复消化用户标书,执笔完成了标书技术部分450余条技术条款的答复,对标设计NTE360车型。标书要求车辆的使用环境温度要达到55℃,短期要达到60℃,这样的要求在全世界其他地方是不可能的。但为了使车辆具备在如此高温环境下的使用,对发动机、散热器、电驱动系统、驾驶室制冷隔热、整车隔热防护、橡胶部件高温防老化等因素做了全新设计要求,有针对的制定解决方案。
近几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公司产品研发进入高速发展期,在产品不断推新的同时,人员更迭速度非常快,团队人员有三分之一是从事矿车研发工作不到五年的新人。作为团队的负责人,他对工作以身作则,指导新队员开展具体业务,帮助新队员快速成长。
“他对工作特别有热情,不仅对车辆性能了如指掌,而且对特殊功能部件的性能和使用也熟记于心。平时,他一有时间就到车间一线了解当前生产情况,向工人师傅询问生产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在第一时间给予解答。还不定期的与服务、销售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将新技术、有效提高客户体验度的产品向服务销售人员介绍,建立研发与终端客户的纽带。”张耀斌说,工作这几年,他一直孜孜以求,执念创新。
矿车“百事通” 铸就“中国制造”
杨哲团队在NTE330电动轮矿用自卸车研发过程中,针对车辆双动力驱动、动力系统匹配、关键承载结构部件设计等多个难点问题展开技术攻关,从设计方法到技术实现,一点一点突破、确定、反复试验,他们经常为了一个参数、一个尺寸的确定,通过电话会议与国外配套商讨论,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团队成员张强跟笔者说道:“杨哲作为项目负责第一人开始,他就习惯了”挑担子“。在产品设计阶段加班是家常便饭,在生产过程中,他也与车间工人战斗在生产一线,对NTE330电动轮性能了如指掌,我们都叫他‘百事通’。”
该产品不仅获得了兵器工业集团科技鉴定“国际先进,国内领先”评价和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还实现了我国电动轮矿用车产品首次批量出口销售海外业主的突破,在夺得纳米湖山矿投标过程中,通过认真编制细致易懂的产品性能介绍,与客户耐心有效的沟通,最终转变了客户对中国产品廉价低质的主观认识。
在纳米湖山矿组装过程中,他作为现场的技术指导,忍受着高温日晒,跳蚤叮咬,每天第一个进入、最后一个离开装配现场,与装配工人为3台车辆的按时交付提供技术保障。车辆在纳米比亚湖山铀矿获得业主认可的同时,还得到了纳米比亚总理莎拉·库贡盖卢瓦-阿马蒂拉对“中国制造”矿用车产品的赞赏。
重任在身 一路引领
由于工作忙,经常去外地、国外出差,一去就是几个月,假日加班每一次都有他。作为党员,杨哲冲锋在前的精神感动着团队的每一个成员,他获得的众多荣誉,同事都觉得实至名归。
作为一名产品设计工程师,在完成本职设计工作的同时,杨哲将自己所学知识积极传授给周围同事,每年定期为市场及售后部门做技术改进培训,又将这些部门反馈的产品使用问题,在技术部门内部做了详细交流和针对性的改进。
在团队成员眼中,杨哲就是一个立足岗位做贡献榜样,一直引领着激励着大家。张强对此深有体会:“有一次TR100A车型小批量生产遇到油冷器安装位置低的问题,他就为技术中心的同事做了‘矿用车辆在矿山现场的应用’专项讲座,让平时没有机会到矿山现场的设计人员对车辆的使用有了基本认识,便于后续设计工作的开展。他还利用在纳米矿山的机会,对现场的小松960E的产品特点做了专项的对比分析,对小松使用的标准车厢、轻型车厢、加强车厢做了专题的汇报总结,拟写PPT供大家参考。”
在让全球用户爱上“中国北重造”矿用车的道路上,杨哲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