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几个小玩意儿根本算不上发明,最多算是工具改良。和那些实用专利发明不能比,只是在煤矿和井下工作面比较实用,也能让兄弟们在干活时‘偷点懒’。”面对笔者的采访,向明第一句话就“否定”了自己的发明。
向明是四川煤炭产业集团广旺能源(集团)石洞沟煤业公司采煤一队设施维修班班长,平时工作主要是负责采煤工作面乳化液泵站、液压管路、支架支柱、皮带电机等电气设备的日常维护以及地面溜槽、溜煤口等材料加工。
成长为“发明达人”的向明,已经拥有了三个实用小发明,分别是液压溜槽、溜煤口、支架操作阀整形机。
他的这三件维修利器实际使用效果得到了矿(队)领导及工友们的一致认可,并得以广泛应用。
维修工的“双重”考验
该矿31322采煤工作面采用可伸缩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开采,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和煤炭产量的逐步稳定,工作面乳化液泵站、液压支架、管路、皮带电机及各类安全保护装置等设备的日常检修及故障排除工作,让向明班组4名员工倍感压力。
“采面检修工作都是体力活很辛苦,平时人手少、事情多,点多面广,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两分钟来用。”谈到日常工作中面临最大的困难,向明坦诚地说道。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不影响正常生产,向明带领维修班4兄弟坚持多跑现场,勤检查、勤维护,现场问题现场处理。
有时刚下井处理完故障出来,休息不到两小时,一接到调度室故障处理电话,他们又带齐工具脚步匆匆地奔赴作业现场。最多的时候,向明一天带领工友下井3-4次处理故障。深夜出井洗完澡回到家,妻子准备的热饭热菜还没吃完就靠在椅子上睡着了。
“和繁重的检修任务相比,最让我们吃不消的是体力消耗,每次维修工作都是体力与耐力的‘双重’考验。”向明如是说道。
笔者了解到,向明他们以前维修破损变形的溜槽、溜煤口、支架液压油缸时,需要先用氧焊炙烤加热,然后再用铁锤、錾子等工具敲击,不仅维修成本高、费时费力,维修效果更是不明显,有时候还可能导致材料备件彻底损坏,造成额外消耗。
为了“偷懒”搞发明
“有时候看着兄弟们为了维修一个变形的溜槽,手轮铁锤一上午,个个累得筋疲力尽,花费了几个小时都修不好一个支架液压油缸。我就在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兄弟们不那么累,维修这些东西时能够‘拣点懒’……”那段时间,向明每天下班后就开始琢磨这件事。
向明只是个初中生,而且已年过50。向明要搞“发明”,消息一出,全队上下将信将疑,等着看“好戏”。
“咱们挖煤的都是靠劳力挣钱,你费那些脑筋整些弯弯绕干嘛,到时候发明没搞出来,大家都要看你的热闹……”一些工友“善意”地劝他。
但向明仿佛着了魔一般,靠着自己的中级电工基础,每天下了班就窝在房间里翻看一些机械原理、液压系统方面的书籍,在本子上一遍又一遍画着设计草图。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知多少次的推到重来,向明终于完成了他的“小发明”。
他使用废旧工字钢、单体支柱作为框架和基座,用φ325水管和5mm厚的钢板作为磨具,并采购了一台2.2KW/VP30X液压系统作为设备动力系统,成功制作完成了一台溜槽、溜煤口液压成型(整形)机。使加工维修一张溜槽和溜煤口的时间,从以前的几个小时缩短至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员工劳动强度。
爱琢磨的“跑男”
为了解决工作面维修支架操作阀难的问题,向明将一根11号工字钢焊接在钢板底座上,同时将一根单体液压支柱用抱箍固定在工字钢凹槽内,最上面使用钢板做成固定操作阀的平台,最后使用工作面乳化液泵站作为动力,在31322采煤工作面制作了一台微型支架操作阀整形机。
每次爆破作业后,击打变形的操作阀在工作面现场就可以完成“微整形”,而且不会损失操作阀内部的液压管路和操作杆,使用效果得到了队领导和工友们的高度认可。
“只要想法不断,就会发明不断,只要还有生产技术难题,我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把它解决掉。即使不成功,至少也提供了一个解决思路。”向明腼腆地告诉笔者。
向明自从有了第一个发明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总是想法不断,没事就琢磨着哪些东西可以改进一下,用着更省心省力。
“向明平时沉默寡言,干得多说得少,爱琢磨。一遇到井下设备故障,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工友们还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工作面上的跑男’……”采煤一队党支部书记告诉笔者。
(戚彪 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