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29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一个项目 七个工作室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郑传海 曹昆

  2017年底,在贵南高铁广西段,有个项目部围绕我国隧道施工遇到的难题,成立了7个工作室(中心)。消息传出后,人们议论纷纷,不就是一个项目部嘛,一下子成立7个工作室,有必要吗?

  对此,中铁十一局贵南高铁广西段6标项目经理李俊介绍说,七个工作室各项科技攻关课题和突破节点是相对应的,并非制造噱头,博人眼球。

  李俊认为,作业现场攻关就是既要抓重点、难点、风险点和关键点;同时,确保项目成功也要抓容易忽视的“马虎眼”。从去年初这7个创新工作室相继运转以来,先后攻克了隧道拱顶空洞和边墙渗水等隧道施工的“癌症”难题,在行业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

  “光伟”专治隧道二衬空洞现象

  “光伟”是项目部设备部长操光伟科研攻关团队的简称,他们负责研发二衬台车浇筑信息化系统。

  近年来,铁路隧道拱顶空洞引发的掉块现象时有发生。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质量通病,确保铁路运营安全,“光伟”二衬台车浇筑信息化系统工作室团队,经过集中攻关和反复试验,最终提出了二衬浇筑信息化系统一揽子方案。

  引入三维激光扫描处理系统,借此实现对监控量测数据自动采集,核算混凝土实际使用量。在电脑控制终端输入设计方量,通过流量传感器测得混凝土的实际使用量,就能准确判断二衬混凝土的饱满程度。在二衬台车拱顶加装全自动插入式变频振捣系统,减少拱顶局部混凝土堵塞带来的脱空和裂纹,从根本上解决隧道拱顶空洞现象。在二衬台车顶部加装红外线夜视内窥镜系统,借助它的特殊功效对拱顶二衬混凝土灌注情况实施检测和拍录。在二衬台车安装排气系统,防止混凝土二衬浇筑的时候因台车内部空间密封增压,气泡无法顺利排出造成的混凝土蜂窝麻面而影响外面效果。在二衬台车上安装流量传感系统,通过流量感应元件,计算二衬混凝土浇注施工过程中实际方量,将实际浇筑量与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分析计算得出的方量进行比对,准确判断二衬混凝土是否按照设计要求打满。在二衬台车上安装温度传感系统,监测混凝土入模温度和混凝土初凝期间的水化热,借此精确分析混凝土初凝情况,为科学把握拱顶二衬混凝土浇注速度,适时调整混凝土浇注频率提供依据。

  “光伟”二衬浇筑系统就像在二衬台车上内置了CT体检仪器,不但对二衬混凝土浇注前的初期支护情况进行各种数据自动采集,借助电脑控制系统,进行数据对比,确保混凝土饱满程度。加装高频振捣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隧道二衬拱顶混凝土施工空洞难题。而红外夜视工业内窥镜系统,对二衬台车拱顶部分混凝土施工情况实施随机检测并适时将录像资料自动储存,以利今后调出分析,为在有效质量保证期内提供可追溯的原始资料信息。

  “光伟”二衬浇筑信息化系统的置入,赋予了二衬台车以疏通、观察、刻录、信息反馈和储存等功能,让原本庞大、静态、冰冷的二衬台车像智能机器人一样,凸显出它的科学美、智能美、灵性美和人性美。

  超前预报中心补齐致命短板

  超前地质预报,是在隧道掘进时,首先采用机械钻探或地震波法等,对掌子面的前方以及周边围岩和地层结构情况做出超前预报。

  长期以来,所有涉及隧道施工的施工企业项目部,都是把超前地质预报监测工作以外包形式委托给专门的地质预报企业,这符合市场规律和企业管理规律。但在岩溶发育、地质构造复杂多变、地下水丰富的南方,隧道施工往往存在着不确定性。

  由于受人力资源紧张等因素影响,专业公司接受外包服务后,基本上都是定期派人到现场监测分析,难以满足现场施工随机监测的需求。

  贵南项目部在委托西北一家专业公司进行地质监测的同时,成立了超前地质预报中心,在每个与隧道施工有关的管理队和工班成立了超前地质预报小组,建立健全了超前地质预报运行机制,为每个隧道配备了与喀斯特地质环境相对应的多功能超前水平钻、地质雷达和TSP隧道地质超前预报设备等,并把超前地质预报现场数据采集信息导入远程信息监控系统,形成了专门公司指导与项目部地质预报监测中心协同配合,纵向到底、全天候、信息化、智能化超前地质预报监测管理网络体系。与隧道安全施工管理有关的各种信息和现场各种异动,都在远程信息监管指挥掌控之中。

  项目部安全总监钦松介绍,正是围绕隧道安全施工管理存在的地质超前预报的瓶颈制约,采取专业公司与项目部超前地质预报中心协同监测指导相结合,弥补了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监管的短板,现场安全管理才能做到驾驭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