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30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专注匠心 追求极致 直击泸州酒博会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李剑

  泸州是著名的“中国酒城”、联结川渝滇黔四省市的区域重镇、四川最大的港口城市和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所在地,全市国土面积1.2万平方公里,辖3区4县,总人口509万人。泸州酿酒历史悠久,酒文化源远流长,是浓香型白酒发源地、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和“世界十大烈酒产区”之一,孕育了以“浓香鼻祖”泸州老窖和“酱香典范”郎酒为代表的一大批名优白酒企业。千百年来,无数酒城工匠,扎根一方水土,不断锤炼技艺,酿造出了一坛又一坛“天地同酿,人间共生”的美酒,更以酒为墨写下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宏伟史诗。

  专注于保护好产区生态,为泸酒甘洌芬芳注入“源头活水”。泸州是联合国粮农组织与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地球同纬度上最适合酿造优质纯正蒸馏酒的地区”,沱江和赤水河在泸州汇入长江,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是酿酒微生物生长繁衍的天堂。坚持从源头抓起,科学编制《绿色发展规划》及系列配套措施,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全力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着力打造酿造高品质白酒的天然之地。

  专注于传承好传统技艺,执着坚守泸酒千年文化精髓。泸州酿酒先辈们感应“天时”、顺应“地利”,化粮谷之芬芳为美酒之甘醇, 形成了自然制曲、固态发酵、甑(zèng)桶蒸馏、陶坛陈酿的传统酿造技艺,这是泸酒品质的根本保障。我们将21个传统技艺列入了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给予传承经费,建立了全国第一所酿酒技工学校,积极筹建酒文化研究院,全市现有中国酿酒大师5人、国家级白酒评委28人,酒业从业人员近18万人,确保传统技艺世代薪火相传。

  专注于发掘好历史资源,不断提升泸酒的核心竞争力。一滴酒,既照得见一方水土的深厚底蕴,也品得出历史文化的悠长韵味。泸州拥有从明朝万历年间开始便从未间断酿造的“1573国宝窖池群”,以及400年以上酿酒窖池154口、100年以上窖池1619口、30年以上窖池14290口。制定实施《泸州市白酒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条例》,开全国酒文化遗产保护地方性法规之先河;设立每年1500万元窖池发展资金,充分保护和发掘优质窖池酿造能力。坚持将富有灵性的酒体置于“会呼吸的窖池”之中,为白酒增添了一种和谐之美。

  专注于把控好产品质量,筑牢泸酒最重要的“生命线”。怀揣酿造健康白酒的梦想,充分发挥国家酒类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酒类包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功能,切实加强行业规范和约束,建立完善质量溯源体系,加强白酒系列标准研究,让白酒生产“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着力打造消费者喜爱的健康产品、生态产品和良心产品。

  着力将品牌做优,讲好中国白酒故事。围绕“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白酒产区”目标,坚定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用好用活全市2个中华老字号、3个泸州酒地理标志、23个中国驰名商标、75个省级品牌资源,大力支持泸州老窖“五大单品” 、郎酒 “一树三花”品牌发展,培育壮大“玉蝉、红赤渡、羽丰”等腰部品牌,形成高、中、低多层次品牌体系,全面提升泸酒区域品牌整体影响力。

  着力将产品做新,顺应酒业发展趋势。针对时尚化、个性化需求,研发出预调鸡尾酒、现调鸡尾酒、橡木桶白酒3大品类20余款产品,打响了“三人炫”“桃花醉”“十二星座系列”等新品牌。紧扣白酒健康化发展趋势,成功推出茗酿、滋补大曲、绿豆大曲、玫瑰酒等多款健康养生酒品,受到市场好评。同时,我们大力发展高端定制酒、小单定制酒、生肖纪念酒等创新产品,吸引更多层次和年龄结构的消费者。

  着力将企业做强,加快构建产业集群。以“两大国家级名酒”为核心,充分挖掘泸酒产业特色、文化特性,支持泸州老窖、郎酒、川酒集团领先发展,做大做强“沈酒、仙潭、国粹”等“小巨人”企业,全力构建以龙头企业为引领,31家“小巨人”企业为支撑,其他中小微企业为基础的集群梯队发展新格局。2018年,全市酒业增加值增速9.9%,酒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5%,泸酒市场占有率约为全国的15%、全省的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