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03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中美贸易战对我国国防经济发展的影响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张秉慧 焦沈祥

1.jpg

  一、中美贸易战给中国国防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直接来看,中美贸易战会对两国之间的贸易,以及与贸易相关的企业、产业、就业以及宏观经济产生影响。

  国防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防安全战略目标,同时又影响和决定着整个社会经济资源消耗程度以及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

  (一)影响国防经济需求

  国防经济需求既有国内需求,又有国际需求。国防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一方面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受到社会经济运动规律的制约;另一方面,国防经济也有自身的特殊性,作为经济建设的保障,它也受到军事和战争规律的制约。中美贸易战的爆发,给世界经济增加了诸多不安定因素,国际安全形势和经济秩序被打乱。受此影响,国际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规模大幅收缩,失业率增加,国际军备竞争愈演愈烈,主权和领土争端加速升温。根据这些新变化,我国会相应调整军事战略,着力应对可能的突发事件。这样的调整,必将直接影响国防经济需求规模和结构。

  当前,国防科技工业广泛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产品出口规模日益增加,国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刁难将直接导致国际市场对国防科技工业产品的需求减少,进而影响国防科技工业的产品出口和对外合作。

  (二)影响国防经济供给

  国防经济供给是指为满足国防需求,国家或社会愿意并且能够向国防经济部门提供的各种资源的数量。其供给能力取决于国家在一定时期的经济实力和财政状况。

  首先,中美贸易战影响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进而影响国防经济的规模和增长速度。中美贸易战的直接效应是影响相互的贸易, 并影响与贸易相关的企业、产业、就业以及宏观经济。美国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对中国的出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会导致我国出口下降、引起相关产业、出口产业的萎缩,经济增速下滑,在国防费投入比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国防费虽然在绝对量上有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将相对减少。

  其次,中美贸易战影响财政收支,进而影响国防经济的规模。国防财政拨款作为国防费的唯一来源,国家财政收支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国防费规模的大小。如果国防财政拨款中保持国防费占比不变,则国家财政收入规模正向决定了国防费规模。中美贸易战通过影响国家经济增速给国家财政收入带来负面影响,则财政收入的相对或绝对减少都会给国防费增长带来消极影响。

  再次,中美贸易战影响民用经济,进而影响国民经济动员基础。没有战争时,国防经济规模相对较小,而战时国家通过实施国民经济动员,快速将一部分民用经济转化为国防经济,以增强战争的保障能力,因此,民用经济是国民经济动员的基础。如果一个国家的资源越丰富,那么相应的民用经济也越发达,国防经济发展的潜力也会越大,国民经济动员能力也就越强。中美贸易战会造成我国外贸出口减少,部分外向型企业受到打击,如产品滞销、生产萎缩、盈利和偿贷能力下降等等,可能产生不好的预期。而这其中也包括一些动员厂商,对经济动员基础构成较大冲击。中美贸易战对民用经济造成巨大冲击,鉴于国防经济的特殊性,国家必须保护和扶持国防经济发展。

  (三)影响国防经济运行的国内市场环境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军民生产、流通和消费都必须通过价格机制来运作,因此,资本、商品和信贷这三个市场的波动都会对国防经济具有较大影响。中美贸易战的不断升级使得国防经济运行的国内市场环境有所恶化,中国和美国股市波动较大,对中美相互的经济合作,包括金融领域的合作如对服务贸易、旅游、留学产生不良预期。受这些类似不良预期的影响,我国金融机构收缩钱袋,提高对国内企业放贷的门槛,使企业融资的难度加大。资金链吃紧阻碍了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导致一些军工配套企业、动员军工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倒闭。

  二、中美贸易战为我国国防经济发展带来战略机遇

  中美贸易战虽对我国国防经济发展带来全方位的不利影响,对国防经济建设与改革提出了严峻挑战,但也为国防经济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一)促进与其他国家的互利共赢合作,降低中国国防经济增速

  中国一贯主张双边磋商和对话是解决贸易争端和问题的最佳途径,但谈判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和言而有信的基础上,不能通过关税、非关税壁垒进行威胁,更不能遏制甚至牺牲中国的发展权。美国所主张的“公平贸易”和“对等开放”,否定不同国家存在的客观差异,无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挑战了中国的底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要坚定地推进与欧盟、日本、韩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等的合作,努力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货币融通、民心想通等新途径,构建中国与周边国家平等互信、互利互惠的关系,使欧亚各国深入经济合作,从而有限缓和中国日益复杂的国际安全环境,减少国防增长的压力。

  (二)寻求新的经济增长引擎,稳定国防经济供给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原因国内经济起步比较晚且增长具有粗放型的特点: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而一国的高级要素禀赋最终将影响其在国际贸易中获取的附加价值,中国拥有的高级要素较少,所以制造业产品出口附加值含量较低。因此,还应从生产要素的角度考虑,通过培育新的高级生产要素,改变中国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我国在对外贸易发展中开始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保证对外贸易出口的稳步增长,这也是应对贸易战的关键,如积极倡导和参与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和自贸区战略、推进亚太全方位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提出“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等等,这既符合全球经济发展的大势,又开拓了外贸发展的新方向。“一带一路”的建设将中国过剩的基础建设产能输送出去,一方面带动了沿线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共享,另一方面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引擎,促进了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从而打牢了国防经济供给的基础。

  (三)立足现有基础,优化国防经济结构

  为了保障国家安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和维护经济持续稳定运行,国家必须建立适当规模的战略储备。纵观我国数十年的发展,虽然门类基本齐全、科研生产基本配套的国防科研生产体系已经建成,但与美、俄等军事强国相比,我国在高技术武器装备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即使中国没有图强图霸之心,但面对像中美贸易战这样的挑战,也应该做到有备无患,中国未来的国防费投向向量应该重点向有利于远距离局部作战的海军和空军倾斜,向高技术军兵种倾斜。在这一需求的牵引下,中国国防经济结构有望逐步优化。

  三、结论

  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中美经贸关系事关两国人民福祉,也关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中美在双边贸易平衡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是长期的。中国政府应尽早拟定审慎对策,避免陷入贸易保护主义的恶性循环,在当前中美贸易战升级的特定形势下确保中国经济健康、平稳发展。总体而言,发展中美经贸关系、促使中美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一方面,我们要坚定推进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和完善多边贸易体制。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继续完善国内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为发展中美经贸关系、更好地引进先进技术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和更为优质的条件。另一方面,我们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共赢合作。中国改革的大趋势不会逆转、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应注意开辟更多的技术途径,通过多方位、多渠道灵活引进技术,不能完全受制于美国一家。另外,我国要充分利用好国内的科研力量和人才优势,鼓励全国一流重点大学、科研院所和大中型国有企业进行科研创新,促进军民科技资源共享,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进一步提升我军武器装备信息化的含量,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陆军勤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