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30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宽窄在心 宽窄在蜀 ——专家学者畅言“宽窄哲学与优品生活”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本报记者 袁红兵

1540088643504.jpg

  “宽窄”不仅是晦涩难懂的哲学,而且是大众的哲学艺术,“宽窄”是尺寸也是形态,是数字也是视角,是比较也是心态,是文化也是智慧,是道路也是方法。2018年10月20日,由宽窄哲学研究院、《中华文化论坛》编辑部共同主办的2018宽窄哲学高峰论坛在成都京川宾馆国际会议厅举行。

  新时代呼唤新的思想创见。“宽窄哲学”不仅仅是重大学术命题,也是引领大众哲学艺术制高点的行为方式,更是提炼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标识性概念有益探索。来自省内外众多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体现了对宽窄哲学及其文化价值的重视,更彰显了宽窄哲学在国内人文研究领域中日益提高的影响力,并在应用和实践层面上升到新的高度。

  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学习与研究》原总编辑、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薛宝生,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全国应用哲学研究会会长董振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崔唯航,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助理、办公室主任刘克海,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李后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姚乐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四川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文化产业事业发展研究智库首席专家李明泉。此外,还有来自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本次高峰论坛以“宽窄哲学与优品生活”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探讨宽窄哲学现象,完善宽窄哲学体系,共话宽窄哲学的应用和实践层面的发展和创新。

  “宽窄在心,宽窄在蜀,宽窄是认识问题、是辩证法,‘宽窄学’诞生在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后强教授在为论坛致辞并作主题演讲时如是说。宽窄是一个大学问、大学科,但是为什么产生地是四川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四川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文化产业事业发展研究智库首席专家李明泉认为,盆地自然地域环境实际上就是一个“宽窄”,通俗文化也是宽窄的概念,都江堰宝瓶口就深深地体现了宽窄思想,武侯祠的门联、宽窄巷子等都是诞生在这个土地上的独有的,在中国哲学思想上具有中国特色、中华底蕴、东方智慧的一个标志性的概念,这很值得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一起来研究讨论其中的哲学内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专业来探讨宽与窄的丰富内涵。

  宽窄哲学的理论逻辑与品牌的实践逻辑相互交织,极大地推动了理论的创新升华与实践应用。事实上,宽窄哲学最与众不同的特点是在生活中得到实修实证,能够切实体证宽窄哲学背后所揭示的真理,这是宽窄哲学最伟大之处。深邃的宽窄哲学,未来将为世界带去更多的温暖和阳光。(相关报道见本报10月22日1版《“宽窄学”诞生在成都——2018宽窄哲学高峰论坛在蓉召开,众议宽窄哲学应用实践发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