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宋庆法
小区新搬来一户人家,少妇看年龄也就30岁左右,不高不矮的个头,不胖不瘦的身材,穿衣打扮不时髦,却也得体。白白净净的圆脸盘,不是很标准的柳叶眉、丹凤眼,一笑,面颊上有两个酒窝,脑后梳一马尾辫,走起路来一甩一甩,很精神。
少妇去市场买菜时,高挺着胸脯,提一空布包,看眼熟的人嘴角微微一翘,现出一丝笑容,算是打招呼过后,各自奔各人营生。时间长了,大家的印象里,少妇别的特征全踩在脚下尘土里了,唯一记住她胸前的那块玉坠,一晃一闪的翡翠绿,足有茶碗口那么大。她的身影消失在视野里了,还馋得大姑娘小媳妇们,恨不得用回瞟的眼神扽过来。
这个说:“看看人家,戴那么大一块玉,烧包得不得了。”
那个道:“可能人家老公是大款,这年头有钱就是任性。”
三个女人一台戏,什么样的舌头都有。说归说,道归道,只要路上遇到那少妇,衣服从春到秋换了一茬又一茬,不变的是她那块玉坠总露在外面显摆着,怕掖进怀里长了醭似的,唯恐别人看不到,不知编的哪一出。
奇怪的是,那少妇换上了初冬装,依然把玉坠放在衣服外边,人们疑惑她是否精神有问题,还是故意招蜂引蝶。所以能产生这样的疑问,是没人在她跟前近距离观察过。
这一天,几个妇人凑堆儿瞎嘀咕一阵后,撮弄一位终于憋不住的悍妇,见面时故意挡在她前头,目光紧盯着那玉坠问:“这玉坠很值钱吧,让俺瞧瞧咋样?”
少妇先是一愣,不知要发生什么事,待听完言语,扑哧一笑,操着叫不上名来的外地口音说:“大姐,你看错了,这哪是玉坠,是弹簧秤。”
众妇人听后,眼瞪上了天灵盖。看走眼的不止一人!少妇拉着悍妇的皴手,一五一十慢慢说了个仔细。
原来,她到集市上买菜,商贩们听她不是当地口音,缺斤少两的事再正常不过。时间长了,她琢磨了一个窍门,买了这个轻巧灵便的弹簧秤,赶集随身带着,估摸着谁给的不够秤,掏出弹簧秤一勾,虽刻度不是很准确,上下也差不到哪里去。
商贩们明知自己理屈,只有干瞪眼的份儿,想狡辩的念头都没有,耷拉下脑袋乖乖添足斤两。她则心满意足,像赚了便宜的人。
三五回下来,商贩们也都识趣了,她也不用啥菜都称称,怪麻烦的。后来,干脆把弹簧秤挂在胸前,商贩们一见到它就怵得慌,从眼神上能看出来,这是个“辟邪”物呢。
她自己嘿嘿笑过一阵,补充说:“原先用狸猫装老虎,现在倒成了个装饰物。够不够秤我打上眼一瞅就能看出来,基本不会出现那种情况了。都相互信任了,赶集带它何用?”
说完,她随手从脖颈上扯下来,丢向了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