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芳娘娘
献给因为孤单吃很多饭的你,献给因为厌倦睡很多觉的你,献给因为悲伤哭很多的你,我写下:把陷入困境的心当作饭一样咀嚼,反正人生都是由你自己来消化的。
——《饭》
之前,我不太喜欢酒鬼,正如我不太喜欢酒。
对酒的厌恶源于“酒桌文化”。小时候见过一些应酬场面,一些人明明酒量不好或不爱喝酒却迫于情面不便拒绝一杯杯灌到脸红喝到吐,那种无奈心酸感,构建了一个还不懂事的小女孩的“喝酒观”。甚至于后来自己接触一些喝酒的场合,也会常常自问:“难道不喝酒,我们就不能做朋友了吗?”“难道不喝酒,就不认可工作了吗?”(当然,这些话从未在场面上说过)。
我对酒鬼的定义,是主动要酒喝、无酒不能言欢的人。人生中接触的第一个女酒鬼是我老妈,叫她酒鬼或许有点带贬义了,至少她不是一个贪杯或酒后失态的人。从我有记忆开始,她的酒量就很好。她朋友多,喝酒也频繁,啤酒、白酒、红酒、泡酒样样都会,以前我把她归于被劝酒的那一类人,后来参加她的朋友聚会我发现,她是酒桌上主动提喝酒的那种人,就连在家里,外公和老爸喝酒,她也要顺带陪个几杯。
她酒品好,喝酒耿直,可再喝醉也会保持意识清醒,自己回家泡蜂蜜水喝。虽然她懂得怎么保护自己,但随着年纪的增大,身体也会扛不住,有时候给我打电话说喝多了不太舒服,我一听就生气,我不接受这种生活方式,我想这是我讨厌酒的第二个原因。
还有一个不喜欢酒的重要原因,是酒太难喝。年龄经历限制,白酒品不来;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湖北是个江湖气息很重的城市,喝红酒怕别人说装X;啤酒又难下咽又涨肚又伤身,几杯酒几手拳,还能不能好好吃饭了!
当然,这些情况还是男性居多,本来女生于场面之中喝酒在中国主流文化里就不是被推崇的事情,如还被叫做酒鬼,不知道暗地里被别人贴上了多少附带标签呢。
我是很少主动喝酒的。读大学开始慢慢接受所学的营养学专业熏陶,某些观念根植于脑,喝东西以果汁和白开水为主,因为研究“茶”经常也会喝喝茶,加之懒于社交,朋友聚会也常选择咖啡馆,更是很少有喝酒的机会。
虽不爱喝酒,但我对酒是尊敬的,这种尊敬源于酒的情怀。这样说显得有些矫情了,况且柴静说过:“没有在夜里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我这样一个不爱酒、没有喝断片过的人哪里有资格谈酒的情怀,所以我就泛泛说些自己的体会拙见吧。
其实酒是没有情怀的,想必是那些与酒有关的故事、诗句和七情六欲赋予了酒的情怀罢。送别好友的时候会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豪情万丈的时候能吟:“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失意低落时想起北岛的话:“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而冬天,总想着有这样一个人,“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半夜风起后,如果你恰巧经过烧烤摊、夜宵店、酒吧门口,也许能遇到无数个与你擦肩而过的酒鬼,听到无数遍“多的不说,都在酒里面”这样的话,争得面红耳赤都要打起来划一拳、碰一杯就好了,喝醉酒抱着哭成一团……开始渐渐明白,这哪里是“酒肉穿肠过”,分明是杯酒窥人生。
说回女酒鬼的话题。开始发现自己变得有些怪阿姨是工作一年后吧,由于工作需要,经常需要喝红酒,恶补品酒知识,参加品酒为乐的活动。庆幸的是,不知从何时开始,工作之外,我的生活中也慢慢多了红酒的身影,和着酒想想心事,开始逐渐改变我对酒的接受能力。
但真正开始要酒喝、无酒不能言欢,是真正去接触身边的酒鬼慢慢形成的。在我们这行接触酒鬼的机会不甚奇多,谈业务,开一瓶,喝!续感情,开一瓶,喝!吃个饭,必须得开一瓶,喝!加之圈内懂酒的人多,每次都能喝到好喝的葡萄酒,越喝越乐意喝,以至于每顿饭几乎都要佐着点酒才能下肚。
现在我们开玩笑爱说自己是女酒鬼了。玩笑归玩笑,在自我调侃之前,必须要知道的是,当个女酒鬼也得有些入门攻略。
首先,喝酒要有度。凡事皆有度,特别是喝酒,特别是女生喝酒。《醉古堂剑扫》里提到:“性不可纵,怒不可留,语不可激,饮不可过。”把握喝酒的度,于外是自我保护的前提,于内是保重身体的基本。何况你知道吗?微醺至断片之前,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体验之一,但是过了的话,就直接喝懵逼了。
其次,要跟对的人喝酒。虽然就喝闷酒,四目相对的感觉也别有一番滋味,但大家在一起喝酒最重要的,不就是一起吐槽和感叹这操蛋的生活嘛!欲说还休的感觉太差,酒要痛快的喝,话要痛快的说,不然怎么说:“酒逢知己千杯少”呢,酒喝完了,话还没倒空,没关系,喝完这杯,再来一瓶!
最后,女生在外面喝酒记得早点回家,失了风度不好,失了健康更不好。葡萄酒养生虽好也要注意饮用量,清淡与浓烈都要尝过才不失平衡。早睡早起注定是不能实现《深夜食堂》了,比起《孤独美食家》,一个人喝酒更落寞呢,所以,祝世间所有女酒鬼都不孤独。
好了,就不多说了,喝酒去了,醉了再来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