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启元
“刘班长工作起来就像一头不知疲倦的领头牛,工作哪里难干、哪里脏苦累险他就会出现在哪里,我们都愿意跟他干!”
“他善于在干中摸索、在摸索中干,用自己的才智和技能不断解决工作中的一个个难题,为推进智能化选煤厂建设、迈进质量时代做出了贡献,你应该多写写刘班长。”八一建军节前夕,笔者在安徽淮北矿业临涣选煤厂机电车间浮选机修班准备采写班长刘洪昌的事迹时,班组职工都对刘班长伸出了大拇指,百分之百的加以点赞。
敏思笃行 刻苦钻研技改创新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过程,只有通过学习,才能锻炼本领,增强技能,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才能不断适应变化的工作环境,解决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是刘洪昌坚持的学习理念,他也一直实践着这一理念。1999年刘洪昌从部队退伍到临涣选煤厂,先后干过选煤司机、选煤班组长、重选管道组组长、浮选机修班班长等岗位。每个岗位他都能拿得起,放得下,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每次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并总结了大量的工作经验,为班组管理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路走来,他立足岗位,恪尽职守,学技术,钻业务,最苦、最累的一线工作他干了一个遍,最磨人、最不被看好的工作,他是样样精通。
“思考让人充满力量”,这是刘洪昌的座右铭。他在该厂西区机电重选管道组任组长期间,从熟悉每一台新设备,每一条新管路开始,摸爬滚打,认真钻研,从理论知识到现场经验,对业务知识进行了全面、系统钻研。西区主厂房原有6台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切向冲水及润湿管弯头较多,冲水阻力大,上冲水口的煤流不能被充分打散润湿,在到达切向冲水段时由于下落速度过大,打乱了切向冲水的旋转流态,不易在进入旋流器入料口前产生初始旋流速度,导致生产过程中频繁出现产品质量波动大,带矸等异常情况,不得不降低台时处理量,严重制约了选煤生产的连续性。且原切向冲水及润湿管安装位置较高,高空作业危险系数高,事故处理难度大。他协同单位技术人员反复试验、现场技术攻关,将切向冲水从悬浮液上冲水位置直接向上延伸穿过楼板至旋流器夹层,经润湿管进入旋流器入料溜槽,将原切向冲水及润湿管由水平布置改为垂直布置,减少弯头使用数量,避免冲水管堵塞,减小了冲水阻力,延长煤流与冲水的接触时间,使原煤能得到充分的润湿。充分润湿的煤流低速经过切向冲水,使切向冲水流速保持不变,在切向冲水作用下,获得进入旋流器入料口的初始旋转速度,增加旋流器的分选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分选效果。
困难面前一马当先
建设智能化临涣选煤厂是淮北矿业集团今年要干成的“十件大事”之一,而设备更新改造成了该厂的重头戏,车间领导为此把刘洪昌从重选管道组调整到浮选机修班,委以班长重任。
精煤均质改造是该厂智能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在刮板机拆除、皮带机安装工作中,由于时间节点紧,任务重,现场条件受限,给拆除和安装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是工程的“瓶颈”。刘洪昌主动找到领导立下了军令状,多次到现场进行分析研究,积极制定拆除、安装方案和措施。然后带领班组职工一马当先,主动担当最苦最累最脏的气焊枪切割手、手拉葫芦手。气割枪火焰烤肿了他的脸庞、焊花飞溅烧烂了他的衣服,手拉葫芦链子磨破了他的手掌,豆大的汗滴不断地从他的脸颊顺流而下,全身湿透的衣服紧裹着强健的身躯,整个人看起来就像刚掉进水缸里一样,但从未见他喊过苦、叫过累,退伍军人不褪色的钢铁意志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经过连续奋战,班组按质按量地提前完成了拆除和安装任务。
他在工作中,像这样巧用技能解决问题、奋勇拚搏的事例枚不胜举,也成就了他出彩的人生,多次被临涣选煤厂评为优秀退伍军人、五好职工和优秀管理人才。
“我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机修班长,就是想尽我所能,带领大伙做好岗位的本分工作,为选煤厂的安全生产、提高效率效益作出自己的所有努力。”朴实的话语,诠释着他对工作的态度。这个一米七八的汉子投身煤海、扎根厂房,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默默无闻践行着一名退伍老兵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