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19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一颗有机葡萄的“甜蜜经济学”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赵德斌

1.jpg

  时值盛夏,正是葡萄收获的季节。在安徽省庐江县泥河镇胜岗村花果山的紫藤葡萄合作社采摘园,上一拨游客还没走,下一拨游客又已到来,他们在园中体验葡萄丰收的快乐,还不时通过微信朋友圈分享采摘体验的乐趣。

  眼下葡萄已经进入最佳采摘期。走进采摘园,只见一串串或绿得发亮、或红得发光、或紫得发黑的葡萄挂在藤蔓上,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诱人。采摘园的主人董海丰介绍说,紫藤葡萄合作社建设标准化钢架大棚116栋,精心种植80多亩的有机葡萄,主要种植夏黑、醉金香、阳光玫瑰等20多个高端品种。“从今年挂果的情况来看,无论在果形、颗粒、色泽,还是在口感、品质上,都较普通葡萄更受消费者喜爱。” 董海丰说,由于注重有机、生态,产品供不应求,采摘园自开园以来每天前来光顾的游客络绎不绝。

  据悉,目前该采摘园的葡萄也已销售了近1/3,预计今年产量可达10万斤以上,实现销售收入近300万元。

  董海丰告诉笔者:“最近几年,合作社不仅让葡萄种植户从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经营中获益,而且适时推出了采摘游、观光游、生态游等,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这里的葡萄为啥“不一般”

  葡萄虽味美,但在种植上对环境、温度、水分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我们像对待孕妇一样,精心管理着这些葡萄。” 董海丰开心地说起他们是如何培育有机葡萄的,用他的话来讲就是要想方设法让葡萄“穿得暖吃得饱”。

  合作社成立之初,董海丰就采用当下种植葡萄的先进技术,利用钢架大棚、水肥一体化等优良设施,从挂果到采摘全部封闭式管理,“在这种条件下种出来的葡萄,品质自不用说,观赏性也是极佳。”

  笔者在紫藤葡萄合作社采摘园,一睹现代智能化葡萄种植场景:该园区的葡萄被“无雨”单体大棚内包裹得严严实实,虽然室外气温很高,大棚内却凉风习习,葡萄架上结出的串串果实,香飘四溢。

  “‘无雨’大棚种出的葡萄品相好甜度也高,效果非常明显。”董海丰对笔者说,这样的大棚就像“保护伞”,可以为优质葡萄遮挡大风和雨水,还能预防外界病虫害的侵袭,最终实现高产、保证外形、减少喷药次数的目的。

  为了保证葡萄的口感和品质,该合作社铺设了地下管网,同时在大棚内安装了滴灌设施,每株肥水浇灌都是通过地下传感器精准配送,定时定量给葡萄输送水及相关养分,从而严格控制了葡萄的肥水量。

  不仅如此,在施肥环节,该合作社全部施用有机肥,以保持土壤活力,让葡萄色泽更自然,口味更甜更柔和。“俗话讲‘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我们葡萄好吃的重要原因是上绿色肥料,以农家肥为主。” 董海丰如是说。

  从整地、播种、育苗、栽培、施肥、灌溉、除草以及病虫害防治到采收,整个有机种植过程由技术人员严格监控,使每一棵种植在采摘园的葡萄都在“科技中生长”……紫藤葡萄合作社种植的方式与当地百姓的确大不一样。

  减产却赚钱又是咋回事

  过去,庐江县种植的主要是中熟的葡萄品种巨峰、藤稔和京亚,上市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下旬。而这期间也正是当地葡萄大量上市的季节,扎堆上市结果就是烂市,每斤葡萄售价仅有块把钱。

  为走出增产不增收的怪圈,紫藤葡萄合作社一开始引进早、晚熟品种,拉长葡萄的上市期。现在,合作社早熟葡萄7月上旬就上市,晚熟葡萄的上市期一直延长到10月下旬。错开了上市期,也就避免了葡萄贱卖的现象。

  在葡萄品尝区,笔者看着标签上的品种有“碧香无核、阳光乙女、紫玉”等,很多都没有听说过。董海丰向笔者解释道:“这些葡萄品种不是大路货,与普通的葡萄不同,属于小品种,一般在市场上也买不到。”

  刚开始董海丰在搞葡萄种植时,也没想好怎么种,种什么品种。在咨询了农业专家后,他决定种适宜采摘的品种,针对中高端人群,主要是品质要好,不是单纯追求产量,而是以质取胜,提升葡萄“含金量”。

  为提高葡萄品质,合作社对产量进行了控制,放弃高产。董海丰打个比方说:“现在生孩子讲究优生优育,我们也给葡萄实行‘计生’政策,在发芽开花的时候,通过抹芽定穗进行干预,把每亩产量控制在1200斤以内。”

  三分种七分管,每亩葡萄长多少株,每棵葡萄挂多少串,每个串的葡萄重量是多少,这些都是需要精确管理出来的。这样,在营养均衡的条件下,产出的葡萄没有大小果,颗粒饱满、外形美观、着色均匀、含糖量也高。

  “虽然产量低,但是由于葡萄品质好身价就高出了一大截,平均一斤超过20元。” 董海丰说,采摘园结出的葡萄产量只是普通种植户的三成左右,单价却是普通葡萄的20倍以上,总收入大幅增加,成了名副其实的“金葡萄”。

  “旅游+”让有机葡萄更甜

  “虽然葡萄价格较高,但每天都有很多游客前来体验采摘,采摘园的生意十分火爆。” 董海丰高兴地说,“现在合肥、六安、铜陵等外地顾客都慕名而来,指名要我们的葡萄。” 董海丰一边自豪地跟笔者聊天,一边给进园的顾客介绍着自己的葡萄。

  近年来,“采摘游”成为庐江乡村旅游的主流。紫藤葡萄合作社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着力培养有机葡萄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集旅游观光、采摘品尝、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色农业旅游模式,实现产业富民、绿色发展。

  为推进生态旅游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该合作社大力发展“旅游+”,通过“旅游+特色”、“旅游+生态”、“旅游+健康”等形式,采取开放式采摘方式开园迎客,让农村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产品就地变成了旅游商品。

  乡村“采摘游”红火的背后,离不开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政府搭台,农民唱戏”,庐江县各级部门通过农业补贴、完善基础设施、入户培训等方式发展生态“采摘游”,在推动一三产业互动的同时,带动当地群众共同致富。

  目前,庐江县泥河镇周边已有70多户村民相继加入了有机葡萄种植,少则二三亩,多则上十亩,有的种植户还在葡萄园里开起了农家乐,让城里客人采摘葡萄的同时吃上自己养殖的土鸡土鸭,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紫藤葡萄合作社只是庐江县农业旅游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有序推进的一个缩影。如今在庐江县,不少农业基地、生态园区、绿色乡村等通过栽种规模化蔬果、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创新旅游业态,推进农旅融合深度发展,在为游客提供生态新潮旅游体验的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