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萍

●中铁二十三局四公司担负施工的程村河特大桥。 马鹏飞/摄
粤西的夏日,田地里的放牛郎还未回过神,一辆高速列车已从不远处的江湛铁路高架桥上飞驰而过。它驶过桥下碧波凌凌的丰头河特大桥,未曾惊扰水中觅食的鸭群和唱晚的渔舟;它驶过犹如凌空蓝虹的阳茂特大桥,给高速公路上来往的车辆留下纤长的倩影;它驶过横跨田野的元山特大桥,送来充盈着荔枝香的清风。沿途一路风光一路歌,短短数十分钟,览遍 “山、海、泉、林、湖”各色景致。这便是国家精品示范线工程——江湛铁路带给旅客的别样体验。
除了能带给旅客快捷舒适的乘坐体验外,这条铁路同样承载了粤西人民对高速铁路殷切的期盼。江湛铁路,是连接广东省江门至湛江的高速铁路,全长约355公里。设计时速为200公里,是我国沿海快速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沿海地区气候湿润,雨水量大,台风时有发生,气候条件决定了沿海铁路相较于其他铁路而言,对功能性、适用性和耐久性上有更高的要求。对建设者而言,意味着施工难度更大,标准更高。那么,江湛铁路是如何修建的?它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建设故事?还得从三年前说起。
2014年11月,美丽的粤西小城阳西,迎来了一批来自五湖四海的“异乡人”。他们怀着为民筑路、为企争光、决战粤西的满腔热血,在此安营扎寨,投身江湛铁路的建设,他们就是中铁二十三局的建设者们。
兵贵神速
——上场就是攻坚 施工就是决战
中铁二十三局承建的是江湛铁路江门至茂名段七标站前工程,线路长54.2km。其中包含了全线技术难度较大的控制性工程——阳茂高速特大桥,需要在36个月的工期内完成,对于建设者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中铁二十三局领导班子深谙其道,在进场之初便提出了“开工必优、首战必胜”的目标,明确要求项目团队精心组织、超前谋划,以速度抢占先机。
在局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中铁二十三局江湛铁路项目以破纪录的建家建线速度跑赢全线。一周内完成拌合站、试验室的选址和征地,一个月完成拌合站的建设和验收,仅用20天让4450平方米房屋达到办公住宿条件……而这高效率的背后,是中铁二十三局建设者们在荒山野岭间留下的坚实足迹和辛勤汗水。
前期工作准备就绪,正准备大干的时候,却遭遇粤西长达四个月的漫长雨季。为满足施工要求,他们必须在雨季结束时完成标段内172余座涵洞的施工。但雨季涵洞施工“一铲斗下去就出一泡水”,困难重重。面对困境,他们选择主动出击:“我们不能等,也等不起!”并立即开始了与雨水抗衡的“战斗”。上人员、增设备,组织劳动竞赛,制定奖罚等措施,“边抽水边施工,老天爷下多少雨,我们就抽多少水”。勠力同心,最终顺利完成了节点目标,为后续施工争取了主动。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中铁二十三局的建设者们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在工程建设的初期,攻坚克难,勇挑重担,成为全线进场最早,三线建设最优,征地拆迁最快的单位,以破竹之势,为江湛铁路工程建设赢得先机。
精益求精
——用质量保信誉 用精品树口碑
广铁集团江门指挥部在项目建设之初,对江湛铁路的建设提出了“建设为运营服务”的理念,意欲把江湛铁路创建为广铁集团“建维一体、一次成优”的品牌工程。这意味着对江湛铁路有着更高的工程质量要求,建设者们不敢有丝毫马虎。
中铁二十三局承建的阳茂特大桥是江湛铁路全线的控制性工程,全长1260米,为上跨沈海高速公路的双线桥,长160米的主跨钢管拱结构正位于沈海高速公路上方,在浇筑施工时任何一粒指甲大小的碎石掉落至高速公路上,都有可能造成车毁人亡,危险系数极高。为克服“施工正处台风季节、支架拼装高度高、钢管拱吊装焊接技术难度大、下跨阳茂高速公路工况复杂”等困难,指挥部高度重视,严格控制各个工序,各个环节,各个流程,并多次组织召开方案讨论会,制定钢管拱安全专项方案和专项施工方案,全方位、全过程进行施工管控。
阳茂特大桥涉及的钢管拱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一直是行业内的重难点课题,技术含量非常高,对施工组织和原材料等要求极为严格。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指挥部专门聘请了国内行业顶尖专家教授,到项目部进行前期的理论指导和技术培训。2017年3月中旬,阳茂特大桥混凝土钢管拱开始浇筑施工,中铁二十三局江湛铁路两级项目部严阵以待,40余名干部职工蹲守在施工现场,紧张有序的开展施工。经过30多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浇筑顺利完成,大家伙儿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重难点工程谨小慎微、如履薄冰,日常施工也丝毫不敢马虎。严格执行工程首件制、破检、全程旁站、工前教育、技术交底等制度,从开工前的预防,到过程中的控制,再到严格的自我检查,中铁二十三局江湛铁路项目做到了全方位、全过程地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努力将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受到业主、监理等单位一致好评,连续多次在全线综合评比中获得好成绩。也正是因为他们对品质孜孜不倦的追求,和近乎苛刻的自我管理,促进了国家精品示范工程的诞生,为我国沿海地区搭建了一条足以抵御台风和雨水侵蚀的快速通道。
夜以继日
——弘扬铁兵精神 打造战狼团队
工期是工程项目的命脉。为了保证按期完成施工任务,中铁二十三局江湛铁路项目根据广东早晚稍凉、中午灼热的气候状况,制定了堪比军队的作息时间。早上5:30起床洗漱,6:00点名吃早餐,6:15召开班前会,会后上工地;中午12:00午餐,14:00上班,19:00晚餐;19:30-21:00开专题会议或做内业资料。刮风下雨,雷打不动。在采访中,有人甚至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早上点名加吃饭只有15分钟,如果稀饭太烫,还真有点赶不上6:15的班前会。不过,我们已经训练有素,成了身穿工作服、头戴安全帽的建筑铁军。”也正是这支自称建筑铁军的团队,在运营中的沈海高速公路上搭建和拆除防护棚以及铁路桥施工的过程中,保质高效,未曾造成任何交通、安全事故。
项目攻坚克难的故事还有很多。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不论是项目部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还是劳务队的领班、作业人员,他们脸庞被太阳晒得黝黑,裸露在外的手臂被炙得脱了皮,衣裳也被汗水浸透又晒干,渗出细细的盐粒子。“干一项工程,育一批人才”,项目党工委副书记冷清安告诉记者,在江湛铁路项目工作过的技术干部,在公司或其他项目也都是中坚力量和技术骨干。
江湛三年,面对重重困难和复杂的施工环境,这群继承了铁道兵铁的纪律、钢的意志的后来者,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匠心耕耘,成功打造出一项国家精品示范工程。施工进度快,安全管理好,工程质量优,人才培育更是硕果累累。“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铁道兵的精神从未消失。
江湛铁路已经开通,这条凝聚了建设者们三年多来心血与汗水的铁路,将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一条新的大动力快速铁路运输通道,让粤西人民能够更加便捷地融入珠三角经济、生活圈。而那些勇敢坚韧的中铁二十三局建设者们,也用他们亲手创造出来的江湛速度、江湛品质、江湛精神,打造出口口相传的“江湛模式”,创誉粤西,为地方经济腾飞插上强劲的翅膀。而他们在这片火热大地上洒下的汗水、付出的心血,那山岭间笔直挺拔的青松自会见证,并永远地记录在生命的年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