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突飞猛进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产生的共享经济、零工经济、循环经济等,正在全方位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同时也催生中国经济发展“新力量”。
“传统经济动能发展到一定阶段,新经济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正在显著增强。”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李小军分析表示,“应利用‘互联网+传统产业’的新兴经济模式,在物流、信息流等运作方面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及制度予以配合,让新经济反哺传统经济。”
对于如何发展“新经济”,外交部原副部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原副主任何亚非建议:一是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积极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深入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加强“合规”建设,遵守国际规则,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三是推进“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升级,既要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也要营造有利于品牌发展的社会环境。
谈到新品牌的发展和建设,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影表示,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会推动品牌的发展,但在新经济、数字化时代,新品牌想要进入市场的难度比以前更大了。一是因为消费者更加理性,建立了更高的品牌壁垒;二是因为媒体的碎片化传播,明显增加了消费者对品牌态度改变的难度。
“品牌价值本质上是软价值,在企业进行品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解决有效投入、群体性认知以及软价值乘数等问题。这些问题里涉及到对许多规律的掌握,只有掌握这些规律,才能够真正的打造品牌,振兴新经济。”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万博兄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滕泰分析。
发展新经济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制度、市场、人才的配合,需要国家、企业、民众积极应对。李小军称,相信未来新经济的动力与活力,可以有效促进经济转型和产业创新,实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