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剑兰 张健 报道)6月21日,重庆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莫恭明率队来到天府国际农产品中心生产基地开江“稻田+”项目进行考察交流,四川省人大副主任、达州市委书记包慧热情接待了莫恭明一行,开江稻法自然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明星霖博士,四川国邦农业集团总裁助理张强等陪同考察参观。莫书记一行现场走访了项目总部和稻田生产,获取现场真实情况。
●莫恭明书记一行在田间考察。
●莫恭明书记一行在现场听取项目情况介绍。
作为项目创建和实施主体,同时也是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开江县道法自然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明星霖博士详细介绍了项目规划与项目特色。据了解,开江稻法自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是四川北新大弘集团旗下天府国际农产品中心的重要上游配套农产品企业。公司自成立以来,“立足开江、放眼全省”,把自身发展与农村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引导农户以市场为导向,提高种养殖的技术技能,增产增收。
结合开江农业发展实际,公司展开了“稻田+”项目的研究、规划、设计和建设。通过两个有机循环农业模式的复制,培育九大特色产业,融合稻田种养殖、农业观光旅游、农村民俗文化体验为一体,呈现蓬勃发展势头,受到政府及农业专家的充分肯定。稻田+项目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将“稻产(有机水稻种植)”种植产业和“水产(鱼、鳝、鳅、虾、蟹等水产养殖)、林产(青蛙-水陆双栖动物)、禽产(鸭、鹅等家禽)”养殖产业有机结合,综合利用植物营养资源,构建科学生态循环种养体系,实现养分资源高效利用,使生产、生态、环境、旅游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开江县“稻田+”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重点围绕“稻田+”“禽-畜-鱼-蛙”、“禽-畜-鳝-鳅-蛙”、“禽-畜-虾”、“畜-禽-蟹”四大生态循环模式推进。“稻田+”项目涉及甘棠、靖安两个乡镇,转洞桥、竹溪、清泉寨、荷叶坝4个村,耕地面积达1.2万亩。项目以“稻田+”为主题,发展“稻田+鸭、鱼鳅鳝、虾蟹、蛙”等有机循环农业,融入农耕、民俗和“稻田+”文化构成试验区,区内还建有二十四节气景观、天下第一担、共享农庄等多个具有乡村特色的景点。目前“稻田+”正努力挖掘民俗以带动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升级,促进开江县“三农”发展迈上新台阶。
●莫恭明书记一行在项目基地参观。
包慧书记对“稻田+”基地项目总体情况作了介绍,为推进开江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开江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民参与;先示范、后推广的改革实施路径。通过新农商大平台,引进四川稻法自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与县政府共同建立了开江县农业供给侧改革综合示范区,进行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以农业产业模式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创新为抓手、农村综合改革为配套的试验示范,寻求可复制的经验与模式加以推广。项目进展顺利,带动作用十分明显。希望“稻田+”基地坚持绿色发展,调优产品结构、调精品质结构、调高产业结构;依托科技发展新农业,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促进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升。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培育特色产业,建设有机循环农业园区,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目标。
莫恭明书记对“稻田+”的绿色发展模式表示赞赏,并表示在目前情况下具有很好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党中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稻田+”通过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开发农村生态资源和乡村民俗文化,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实现城乡一体化良性发展。希望明星霖博士有机会去万州给区委中心组学习讲课,也欢迎“阳光院坝”小龙虾能够入驻万州。
背景资料
开江“稻田+”项目是四川北新大弘集团旗下天府国际农产品中心的重要上游配套农产品基地之一,也是四川北新大弘集团的重点投资项目之一。北新大弘集团作为四川省商品流通领域的大型龙头企业,已经构建形成农业、机电、汽车产业的全产业经营态势。集团下一步将顺应农业供给侧改革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在省内二级地市州县投资推广开江项目模式,为天府国际农产品中心等农产品市场和冷链物流项目提供更多优质低价的绿色农产品和食品,形成“上游连基地,中游搭平台,下游强配送,横向建网络”的强大供应链网和独特商业模式,守卫食品安全,造福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