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钢
多年来,人们从未放弃对董事会治理问题的执着探究,但大多数人似乎更愿意认为大企业董事会治理才是值得研究的,有意或无意“忽视”对中小企业董事会治理的研究,因而中小企业董事会治理的研究成果为数不多,针对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董事会治理的研究成果就更为稀少。
《西部地区成长型中小企业董事会特征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在联系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国外与国内、经济与社会的基础上,着重对成长型中小企业董事会治理的董事会特征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全书按照“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对策建议”的总体思路开展研究,理论研究主要包括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理论、中小企业董事会治理理论、中小企业董事会特征与企业绩效三个部分,实证分析主要包括成长型中小企业董事会治理指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成长型中小企业董事会特征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二个部分,对策建议包括西部地区成长型中小企业面临的制约问提和对策建议二个部分。从我国中小企业的产生、发展、董事会制度的建立、董事会特征对企业绩效影响机理、董事会治理指标体系的构建、董事会特征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层层推进,从不同学科、理论,多个角度、维度地对成长型中小企业董事会特征及其对企业绩效影响这一综合性问题进行研究。每一章的研究成果既相对独立成篇,同时又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书由七个部分构成。第一章“研究概述”。由此引出全书各章的研究内容,又是全书的“总论”——由此概括全书的主旨和主要内容。具体说,此部分从总体上对全书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概念界定、主要内容、重点与难点、基本观点与创新点、研究方法、内容结构框架等,分别进行阐述。第二章“我国中小企业及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此部分首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产生和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然后对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现状进行了阐释和评述,对近代不同学派中公司治理理论的思想观点加以归纳,并从这些思想观点中得出一些有价值的启示。第三章“我国中小企业董事会治理理论的发展”。此部分首先从我国中小企业董事会治理理论研究的兴起入手,对我国董事会治理理论、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现状、我国中小企业董事会治理现状分别进行阐述,最后针对我国中小企业董事会治理理论进行了总体评述。第四章“我国中小企业董事会特征与企业绩效的理论研究”。此部分在综述国内外企业董事会特征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中小企业董事会特征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提出并阐述了成长型中小企业董事会特征及构成要素,深入分析了成长型中小企业董事会特征影响企业绩效的机理。第五章“我国西部地区成长型中小企业董事会治理指数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此部分首先对我国西部地区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进行了梳理;然后在对国内外董事会治理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董事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构建了实证分析模型,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别分析了每一个成长型中小企业董事会治理指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全部的董事会治理指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最后进行了西部、中部、东部、东北部成长型中小企业董事会治理指数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比较研究。第六章“我国西部地区成长型中小企业董事会特征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此部分直接以成长型中小企业董事会特征要素为控制变量,构建实证分析模型,分别分析每一个成长型中小企业董事会特征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全部的董事会特征要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最后进行了西部、中部、东部、东北部成长型中小企业董事会特征要素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比较研究。第七章“我国西部地区成长型中小企业董事会治理面临的制约问题与对策建议”。此部分首先从成长型中小企业六大董事会特征分析西部地区企业董事会治理面临的制约问题,然后针对这些制约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全书的突出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运用控制权理论,从实际控制人维度研究成长型中小企业董事会治理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起,公司治理在全球范围内迎来了研究的热潮,在各种理论流派中,委托代理理论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可,但建立委托代理关系是有前提条件的:一是双方公平、公正地维护双方的利益;二是委托契约清晰地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任何一方不得超越契约规定的权力与义务边界;三是契约执行过程可以被观察,受到监督,不得发生违约行为;实际上,因为委托代理双方信息不对称性、契约的不完全性、监督的成本等问题的存在,这些条件很难实现和达成。委托代理理论的局限性在于:一是代理人的价值观和动机假说值得进一步商榷,二是董事会职能划分以及董事会的决策过程没有说清楚。中小企业公司治理体系中,董事会效率的提高与职责的确定与市场信用体系、资本融资体系、区域环境法律制度、区域传统文化等具有密切联系。中小企业资金大部分来源于股东自身,企业股权高度集中,大股东占据绝大部分股权,在传统文化和市场信用机制下,且控制权牢牢把握在家族内部人员手中,形成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合一的治理特征,大股东天然就是董事,董事长兼任总经理,股东会职责实质上就是董事会的职责,董事会的职责实质上就是管理层的职责,三个层面的职责主体相互重叠。委托人就是代理人,代理人同时又是委托人,委托人人与代理人联为一体。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其实就是自己对自己负责;股东会、监事会、董事会和经理层形成了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的组织管理制衡机制。这种特殊的公司治理结构传统的委托代理理论无法进行妥善解释。中小企业中剩余控制权与剩余所有权的一致性,决定了控制权私有收益对大股东(实际控制人)的激励作用,大股东(实际控制人)缺乏通过关联交易、资源掠夺等隧道行为侵占公司利润的动机和热情。
其次是分析并提出实际控制人能力是成长型中小企业董事会重要特征的观点。成长型中小企业实际控制人通常是企业的创始人,其企业家精神、核心价值观、创业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兴衰成败,企业实际控制人通过金字塔股权链、交叉持股、直接控股等多种途径掌握企业控制权,影响着董事会特征、董事会行为及董事会支利效率。从企业产权终极链看,实际控制人对董事会构成、规模、领导结构等特征因素起着重要影响作用,实际控制人能力是董事会治理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因素。实际控制人的知识结构、身心素质、决策能力等企业家才能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绩效。
第三提出了董事会特征对企业绩效影响的逻辑分析框架,深入分析了董事会特征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的作用机理。成长型中小企业董事会特征通过“董事会特征—董事会资本—董事会效能—企业绩效”的逻辑程序实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适当的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的引进、经济激励方式、富有效率的董事会会议和两职合一等董事会特征,能有效提高董事会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水平,进而提高董事会效能,最终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
第四是构建了成长型中小企业董事会治理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实证分析模型,对样本公司董事会治理指数对企业绩效影响做了多维度的实证分析,对西部、中部、东部、东北部样本公司董事会治理指数对企业绩效影响做了详细对比分析,得出系列定量研究结论,这是在以往研究成果中没有的。
第五是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成长型中小企业董事会治理的制约问题,对完善董事会治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要从董事会权利与义务、董事会运行效率、董事会组织结构、董事会薪酬、董事会独立性、实际控制人能力等多维度提升公司董事会治理水平;要辨证看待“两权合一”、“一股独大”在我国西部地区成长型中小企业存在的合理性;应更加注重实际控制人能力的提升,认同实际控制人对企业的领导和管理,帮助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本书运用企业控制权理论分析成长型中小企业董事会特征要素及其作用机理,是对传统委托代理理论分析框架的创新与完善,认为企业实际控制人能力是成长型中小企业重要的董事会特征并影响企业绩效,同时深入分析了董事会特征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机理,进而实证分析成长型中小企业董事会治理指数、董事会特征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关系,这些工作对于该领域进一步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书不仅为我国中小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政府部门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监管、中小企业培育支持的政策法规制定、规范和矫正董事会成员的决策行为、促进投资者正确决策等提供参考,而且为继续深化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杨钢:男,研究员,博士后导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