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北矿业临涣焦化公司应急救援大练兵纪实
■ 魏玉东 文/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法》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以上5项立法中均提到了“预防为主”,体现出“预防”在地震防灾、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那么,企业在生产中怎样才能做到做好“预防”工作呢?
就危险化学品企业而言,首先,安全、消防设施要按规范配置并保持完好状态;二,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火灾自动报警等在线检测系统按规范配置并保持正常运行;三,消防器材按规范配置并定期检查;四,建立训练有素的消防应急救护专业队伍,提高企业应急救援能力;五,定期对一线员工进行安全、环保、消防、职业健康、岗位应急演练等各类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一线员工岗位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六,加强安全、生产、设备、消防、危化品等各类专业检查,对查出问题按规范整改,消除各类隐患等。
要做到这些,平时的大练兵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安徽淮北矿业临涣焦化公司的一次应急救援大练兵是怎样的情形。
警报
“滴,嘀,嘀,……”一阵急促而有节奏的报警铃声连续响起。
5月10日,安徽淮北矿业临涣焦化公司化产车间中控室气体自动报警系统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突然报警并超过检测量程,报警点显示在化产车间油库粗苯储罐区,当班班长立即安排两名巡检人员到现场查看。巡检人员发现现场有很浓的粗苯气味,一名巡检人员通过对现场阀门、管道、罐体进行认真检查,发现2号粗苯储罐出口管道法兰处粗苯渗漏,走近仔细观察时,粗苯泄漏量突然增大,由于巡检人员没有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导致泄漏的粗苯喷溅到身上造成苯中毒并晕倒在地。另外一名巡检员意识到情况严重,考虑到未穿戴防护用品,迅速撤离现场,并立即用对讲机通知班长:“报告班长,2号粗苯储罐出口管道法兰处泄漏大量粗苯,一名巡检员中毒昏迷倒地,请求支援。”
接到报告,班长立即向车间领导汇报,车间领导迅速启动车间级应急救援预案。
这次演练的模拟情景为,5月10日,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境内突发生6.5级地震,造成一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发生后,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新型煤化工基地的淮北矿业临涣焦化公司化产车间油库粗苯储罐南侧2#储罐出口管道法兰突然发生粗苯泄漏,泄漏粗苯约2吨。
救援
车间4名穿戴正压式呼吸器和轻型防护服的救护队员和3名负责引领警戒的员工迅速集结后进入现场对昏迷者实施抢救。同时,车间领导向公司调度汇报了事故情况,公司调度随即向公司领导汇报,公司领导命令立即启动《临涣焦化公司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0多名专职消防队员全副武装,2辆消防车、1辆救护车迅速抵达事故现场,和车间人员共同展开人员救护,中毒人员救出后被抬至上风口,用清水进行冲洗,解开衣领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救护,进行临时处置后立即被送往附近指定医院。
公司调度同时拨打临涣煤化工基地管委会及110、120联动机制报警平台,基地管委会在接到企业报告后,根据预判第一时间将情况报告给市应急办及市安监、环保等部门,相关部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做好防止事故扩大的应急准备工作,并组织专人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后记
安徽省危化应急救援淮北临涣队于2013年11月29日成立,填补了皖北地区危化救援的空白,现有专职队员29人。2015年10月,荣获安徽省首届应急救援技术竞赛团体总分第二名,被授予“安全省青年文明示范岗”。 2017年10月,该队在第二届应急救援技术竞赛中载誉而归,荣获团体第二名、集体项目单兵破拆救人第一名、危化品倒罐处置第二名、危险化学品带压堵漏第二名等。
该公司每年组织开展公司级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演练,同时该公司基层单位每月开展车间级事故应急救援演练。通过演练,增强了员工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提高了企业防火、应急救援、应对突发事故和环境保护的综合能力,保障危化企业安全、环保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