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继峰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皖北煤电钱营孜矿推出“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从班前、班中和班后三个方面切入,发挥班队长、安监员和瓦检员的“现场专盯”作用,全面强化管理人员“走动式”隐患排查,全方位提升安全管控力。截至5月7日,该矿实现安全生产1984天,连续20个百万吨死亡率为零。
现场强化管控
5月6日晚上11点15分,钱营孜矿安监会议室内灯火通明。16多名身着桔黄色制服、头戴矿帽、腰系皮带的安监员整装待发。
安监处副处长张雪勇下达了行动命令:“今天是周日,大家放弃休息抓安全,在达到预期目标前,每个小组成员都要严格按照细、准、实的原则,对照‘三位一体’考核标准,对‘三违’现象、安全隐患、干部走动式管理进行督查,找到‘薄弱环节’,彻底杜绝事故发生。”
40分钟后,在3221机风,张雪勇拿出尺子量轨道的距离时,发现两处少了6毫米。
“差1毫米也不行。”张雪勇向现场安监员下达整改指令:必须要在3小时内处理好。
“我马上就安排整改,争取在2小时合格,不合格不生产。”现场带班副队长周军说。
该矿通过对全矿典型事故案例进行了分析,制定出“331”管理体系,对安全管理打出“组合拳”,压实安全责任,全方位强化现场管控。
流程确认精细
实施流程安全确认。该矿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以“三确认”为抓手,不断加大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工作。“三确认”即:一是班前安全确认,按照菜单式内容,以签字确认的方式,对当班每名职工的身体状况及精神状态进行确认。二是入井前安全确认,按照职工入井前排查内容,检查职工安全帽、工作服、胶靴是否齐备,对入井职工的身心状态、证件及安全防护用品等进行仔细确认。三是开工前半小时安全确认,按照“三员”开工验收制及“三三整理”安全生产确认制,并坚持“不安全不生产原则”,在当班管理人员的配合下由现场“三员”对开工前的作业环境安全状况、系统设施设备安全运行情况、当班职工身体状况,持证上岗情况进行填表、签字安全确认。
对各工种重点岗位和重点环节现场作业情况,印制各专业工种、简单实用的《安全确认卡》。在规范标准的基础上,运用班前十分钟、每日一题等多种形式,持之以恒地狠抓职工应知应会培训。矿上也通过座谈、观摩、推进、交流、比武等多种形式,形成全方位、全覆盖、多层次的格局,从源头上预防了误操作发生。
实施“菜单式”交接班确认。该矿各班组在现场交接班中,对设备是否有带病运转现象、设备零部件是否齐全完好、材料消耗、安全隐患、生产任务完成情况等涉及人、物、机、环境情况进行表格菜单式交接,确认无误双方签字后方可生产,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设备故障率,促进矿井安全生产。
精准管理全覆盖
为了解决检查“一窝蜂”现场,该矿制定“走动式”管理计划,做到走动管理的全覆盖。各级管理人员走动时要填写《干部走动式任务卡》、《干部走动式管理卡》。干部走动式巡查行走路线、发现问题和隐患应当详细记录,并存档备查,保存期限不少于1年,作为事故追责依据。
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走动式管理制度,管理从员“带着问题下、发现问题查、解决问题上”,让人“动”起来,管理“细”起来。发现问题“当班整改”。当班不能整改的问题和隐患,由安监处下发“五定表”落实整改,并进行闭合管理。
“我所在的迎头,就是我的安全责任田,这里查出安全隐患,我将被罚款追责的,出了事故,也更要被处罚。”安监员黄伟说:“安监员谁也不能当天和尚撞天钟了,如今,发现问题都会第一时间处理。”
掘进区一队队长孙凤平表示,以前关注工作结果,现在更关注抓流程和细节。矿上推行“三位一体”管理以后,我的“一双眼”,变成了“三双眼”,我和安监员、瓦检员互相监督,互相提醒,超前排除安全隐患。
踏石留印见真功。该矿着眼“三位一体”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下大力气夯实安全发展根基,让安全常伴矿工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