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兴泰发电公司员工何卫东获河北省“金笔杆”奖
■ 晓荷 张瑞兵
在4月26-28日召开的第二届河北安全生产“金盔奖”颁奖会上,河北兴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员工何卫东荣获“金笔杆”奖。这位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已30余年的老兵站在领奖台,接过沉甸甸的奖杯和荣誉证书,脸上洋溢着幸福。
何卫东,共产党员,大学文化,高级政工师,河北兴泰发电公司企协秘书长、总经理秘书。自1987年10月参加工作以来,共在中央、省、市报刊发表图片、稿件6300余篇,60余篇文字和图片作品获各级嘉奖,32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刊登。先后荣获华北电力系统优秀新闻工作者、河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等称号。
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发现美、挖掘美、传播美,也是企业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何卫东善于把握国家大政方针、行业大势和企业实际情况,扎根企业生产和现实生活,在企业改革创新发展中发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典型事例和英模人物,用真心和热情去感受、去弘扬其中的真善美。
与时代合拍 与现实相融
“真情实感是最好的写作手法。”何卫东从不否认他知识的缺乏,表现手法的乏力,但许多人却说,从他的作品中,能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力量。其实这就是生活的力量点燃了他的激情,而他又用激情反映了昂扬向上的力量。2001年12月10日,是令兴泰公司员工难以忘怀的日子,8号机组将于今晚投产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09万千瓦,居河北省南网火力发电企业之首)当时,何卫东还在电气检修分场配电班工作,凭着新闻敏感性,他认为这是一条有价值的新闻,决不能放过。当时家住市里,吃完晚饭,他便到五单元主控了解情况,等待是枯燥而乏味的,各种试验,导闸操作……漫长的等待过后8号机终于在凌晨4点并网发电,当运行员工们带着喜悦相互庆贺时,何卫东拖着疲惫的身躯,顶着点点星光回到班里,一夜鏖战之后,一篇邢台电厂居河北南网发电之首的新闻稿件诞生了。由于写作及时,这篇只有67个字的稿件被多家媒体在一版显要位置刊发,受到公司领导的好评。也就是这一篇稿件,给了他写作报道的信心和勇气。
何卫东常说,“要想当好企业新闻宣传工作者,心中只有时刻保持一种激情,一种与时代合拍,与现实相融的激情,才能采写、编辑出具有现实意义,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作品。”在这种使命的感召下,采写每一条新闻时,他都会用心去感受,主动去捕捉、突出其中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从科技攻关、爱岗敬业到无私奉献的典型事例和英模人物,他都极力用真情去感受并弘扬其中的真、善、美。
2014年5月20日,公司五号炉煤粉仓煤粉自燃,造成五号炉多台给粉机下粉不利,炉膛燃烧不稳,被迫停机。邢电人同心协力,顽强拼搏,苦战攻关,经过员工五天六夜的奋战,比预期工期提前14小时完成抢修任务。他万分激动地接受了公司党委书记布置的采访报道任务,经过广泛深入采访,获得了大量素材,充盈满腔难以抑制的激情,督促他夜不能寐,一气呵成,写下了5000字的通讯《激昂的战歌》。掷笔而成后,顿觉周身轻松和痛快,既表彰了广大职工的无私奉献精神,又对进一步凝聚全体职工斗志,与企业同心协力渡难关再创辉起到了鼓舞鞭策作用,对于提升企业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于宣传工作突出,通过竞争答辩,他由一名电气检修工人成为公司宣传部报社的主编,实现了多年的“笔杆子”梦想。经过自身不懈的努力,至今已有6300余篇不同体裁的文章分别被各级新闻媒体刊发,3次受到公司总经理特别嘉奖。
与死神擦肩 只为真情记录
为了反映公司干部员工的精神风貌,展示干部员工的精神风采,每到公司机组检修,何卫东都要到现场进行实地拍摄。有时为拍出一幅能让自己满意的照片,一等就是一天或几天,常常是“日出而作,日落未归”、“披星戴月、天明方休”,可他从来没因此打过退堂鼓。每天他背起重达十几斤的心爱器材,钻炉膛、爬炉顶、空冷岛,走遍机组和施工现场的角角落落,拍下1597000张珍贵的图片,成为他热爱摄影事业的真实写照。
为了拍摄出精彩的瞬间,他付负出了很大的代价,甚至奋不顾身。2017年10月底的一次遭遇让他终身难忘,那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也差点给他的拍摄生涯画上句号。那是一个阴霾天,在公司10号机检修10米平台上,检修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对机组进行检修,他在现场频频按动快门,将一幅幅职工奉献的图片尽收眼底。为了捕捉到更精彩完美的镜头,他攀上了28米炉顶,在不断地移动、观察中,一个个人物、动作、背景、环境各个要素都近乎完美的画面出现在取景器中。可就在他刚要拍摄一位焊接工用焊枪划出飞溅的弧线时,脚下突然一滑..... 就在失去平衡的一刹那,他果断抓紧相机按下了快门,与此同时,他的身体也开始下坠..... 在下落中他本能地抓了一把,幸好,抓住了近旁的一块跳板,手和膀臂被划得鲜血直流。后来才知道,他的坠落是因为脚下的跳板刚刚搭上,还没有完全固定,当时把现场的工人惊得目瞪口呆,一旦掉下去必定粉身碎骨。
天道酬勤,他在摄影之路上的苦苦求索得到了认可。30年里,他的摄影作品如天女散花一样,先后有800余幅作品被《中国摄影报》、《工人日报》、《中国电力报》、《河北电业》等28余家媒体采用。先后参加了全国、省、市各种摄影比赛60余次,有52幅作品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