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09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城管队员:一支当受尊重的城市“清道夫”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周安才

  曾几何时,笔者听到“某某地方的城管队员打市民了……”、“某某地方的城管队员踢摊子了……”的消息 ,心里便升腾起一种难以置信的感觉。“城管是代表政府开展工作的,队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点一滴、一招一式都代表着政府的形象,队员执法时怎么能采取这种手段和极端行为?老百姓可是‘衣食父母’啊”笔者总这样问自己。从此,凡是在街上见到有穿“城管”制服的人,心里的“憎恨”之感便陡然而生,有时还无比强烈!

  然而,前不久笔者有机会与曾产生过“憎恨”的城管队员走到一起,通过面对面、实打实地走进他们的工作、融入他们的生活,发现城管队员在工作开展中,有一整套严格的执法要求:那就是“依规、依法、文明、理性、柔性”,而他们也是严格按照这个要求履行职责的。

  今年4月上旬的一天,一位年近70岁的老大爷,将一架缝纫机放在四轮平板车上,推至城镇一繁华街道旁的人行道上搞缝补;另一位年逾60岁的妇女推着一辆装满菠萝的三轮车横在街道路口,堵住来往市民的去路进行贩卖。这种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和城市管理的行为,路过的老百姓是看在眼里、怒在心上。对此,值班城管队员上前劝其离开并要求其推至农贸市场经营。两位典型的游商不听劝阻,态度骄横。城管队员只有依规、依法、文明、理性给予执法,帮其将缝纫机和三轮车向农贸市场方向推,刚一搭手,那位卖水果的女游商便嚣张至极,拿出削水果的刀子就朝城管队员乱舞,嘴巴还不停地吼道:“城管抢东西了!城管打人了!”。这时,不明真相的群众越聚越多,拍照的、录像的手越举越越高……

  还有一些火、电三轮,为了抢拉客人把行人撞倒了、撞伤了、甚至撞残了,还口口声声说 “是城管在后面追才导致撞人的,要找、要赔、要打官司找城管去!”然后,被撞者及其家属便跑到城管大队大院又哭又闹。但被撞者们却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细节,那就是三轮车撞人的时候后面并没有城管追赶,因为,各街道的监控、各路边的天网已做出了准确的评判。这类啼笑皆非的事件比比皆是。可想而知,城管在这些违规经营人的眼里、在个别老百姓的眼里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但为了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为了给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无论游商们怎么骄横、怎么打、怎么踢,无论老百姓怎么骂、怎么拍、怎么摄,城管队员都坚持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被踢不还腿,被侮辱了还要昂着头走路,工作纪律始终没有放松。

  据悉,成都周边一个小镇,常住人口、暂住人口、流动人口加起来高达30多万人,仅新城“龙梓万”片区的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就达到10多万人,共有商家3000多户,常年流动商贩接近1000个。这么庞大的数字,这么庞大的队伍,肯定大家都不愿生活在农贸市场般的环境里,不愿意,为何还要侮辱、乱骂城市“清道夫”城管队员呢?为何要乱传、乱发有损城管形象的不实信息呢?笔者以为,这样乱发不实信息的个别人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

  为什么会不断地、反复地、“死灰复燃”地出现打骂、侮辱城管队员的现象发生呢?除了一些市民的个人素质与城市的发展不合拍,有待于提高以外,笔者以为,还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过去农民在农村吃菜自家园里有,吃粮自家地里种,吃肉自己养,吃油自己榨,吃水自己挑,吃蛋自家鸡下,吃鱼下河摸,吃果树上摘,全是土特产、原生态、绿色食品。现在进城了、买房了、身闲了、没事了、买啥都要给钱了,一切都不习惯了。怎么办?那就上街搞缝纫、卖水果、开三轮、摆地摊、租门面、当游商做小买卖挣小钱呗。谁要去干涉、劝阻,就要跟谁耍横、耍泼,谁要动了他们的“奶酪”就会跟谁急。

  开门见花,推窗见景的美丽城市,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维护。如果大家不想生活在“农贸市场般的环境里”,那就请好好尊重“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被踢不还腿,被侮辱了还要昂着头走”的城市“清道夫”,多给他们一些支持,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少发一些“不实图片、不实视频、不实信息、不实投诉”,还城市的“清道夫”之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