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20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别让珍贵的老酒 被贱价喝掉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小酒童年轻的时候不懂酒,偷喝了老妈藏在柜子里的一瓶布满灰尘的酒。那个滋味真是妙绝人间,怎一个“爽”字了得。数年后,当我接触老酒这一行,才发现当时喝掉的那瓶酒已经价值近万元,不由感慨万分。

  正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才衍生了收藏这个行道。不懂道的人,以为它分文不值;独具慧眼的人,在他手里就是个宝贝。

  捡漏篇①

  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再也无法忘记你容颜

  古语云:“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句话用于老酒收藏上再合适不过了!捡漏在古董界或许是可遇不可求,可对于新兴的老酒收藏却没那么复杂。

  踏入老酒收藏的第一步,就是——找酒!

  去哪找?陈年的老酒,像无人问津的珍珠,散落在街头巷尾小店的滞销货架上,被年长的老人遗忘在布满灰尘的角柜,是倒闭酒厂里剩下的最后一批货物,甚至于差点就被玻璃瓶回收的站点倒入粉碎机......

  若你是寻找2000年后的老酒,街头巷尾的烟酒店、小商超或许还有迹可循。这个时候,作为一线收酒人员就要发挥吃苦耐劳的精神,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家家店跑,特别是那些老城区里有年头小店最可能发现珍宝。

  所以,当你在外面闲逛时,不妨进几家街边小商店逛逛。没准,就会在杂货店最不起眼的角落里发现无人问津的老酒。

  小酒童曾经在一家老城区的烟酒店“捡漏”一瓶1995年产的黑盒全兴大曲。当时店老板把它塞在最底下的货架里,上面布满了灰尘。我问老板多少钱,他随便瞄了一眼说“放太久不记得价了,50元清仓拿走吧!”我内心一阵狂喜,这瓶酒市场价现在是2000元,直接捡钱的节奏啊!

  其实,小酒童更喜欢收藏90年代之前的老酒。

  有一些烟酒店的老板,本身就是收藏爱好者,他们对酒的了解程度或许会令你刮目相看。他们经常自己也收老酒,再拿出来卖。你与这类人过招,往往可能是“被捡漏”的那一个,这就看谁的功夫更厉害了!

  在这之前,我国白酒生产尚未全面市场化,国营酒厂还依照传统工艺,以纯粮食酿酒。1996年,之后出现了国企改革,这些国营酒厂纷纷转制,且改为机械化生产,新工艺酒兴起。

  相比来讲,90年代之前的酒还是更正宗些。要淘到这30年前的酒,就比较费工夫了,在小商超或烟酒店难觅踪迹!小酒童一般会直接去各地倒闭的酒厂旧址和一些曾经的供销社盘寻,看看还有没有当年的余货。有的时候,也会去一些乡镇的老人家中询问,是否还有着当年的老酒。不过更多的情况,还是酒友圈子里的互相交流与转让。

  这就不仅仅是“捡漏”,而是讲究耐力与智慧的收藏之旅了!

  打眼篇②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行话说得好:“捡漏难,打眼易。”既然老酒的投资回报率这么大,那么也有不少动歪脑筋专门等着坑刚入门的新手。

  收藏一瓶价值不错的老酒,除了观察酒盖、酒标外,非常必要时,还要水浸泡揭开酒标,看看有没有“打孔”的痕迹。

  我是不怎么收“跑酒严重”的老酒的。品相完好、满瓶的老酒最具价值。否则,如果瓶内酒只剩半瓶,收藏投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那些作假贩子便会“老瓶装新酒”,在酒瓶上钻针孔,灌入新酒增加重量后,用石蜡封堵后再用商标遮盖。没有经验的新手往往不易发现。

  作假贩子还会使用一些手段将新酒做旧,用酱油、色素等将酒标染黄,以混淆视听。更有甚者,将酒瓶放在特别潮湿阴暗的地方使其发霉。我是碰也不敢碰啊!真正的老酒,即使是被遗落在乡野村落,也不会陈旧到这么夸张的程度!

  更可恶的是,他们将假货渗入你寻老酒的渠道(烟酒店、乡村老人家……),让你防不胜防!

  作假手段即使再高明,在有经验的鉴定家眼里也会原形毕露。

  小酒童从瓶身开始研究,观察它的瓶盖、印刷字体、酒身材质、国家标准是否符合年代特征。如茅台酒,1957年后使用的是透明塑膜封口红色塑料盖顶的软木塞,1966年后使用的是红色塑料螺旋盖,1977年后封口使用淡红色透亮胶套,1984年后使用扭断式防盗铝盖,1996年后使用了意大利进口防盗瓶盖。这些,都是年代特征。

  有些制假者不懂专业知识,就会露出马脚。如八九十年代的老酒在原材料里没有标注“水”,这是国家标准后来规定的。如果你看到三十年前的老酒原料里标注了“水”,那有可能是假货。

  过去80-90年代,酒精度的著明方式通常是(V/V),现在的新酒才会有%VOL这样的标注。有些制假者就这么穿越了!

  在假货横行的时代里,看来淘酒也是有风险的!只有了解更多关于老酒的知识与咨询,才能练就一双百毒不侵的火眼。(据陈香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