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协会点燃职工生活热情
为了丰富和活跃职工群众业余文化生活,黄陵矿业一号煤矿工会在充分掌握职工兴趣爱好的基础上,陆续成立了篮球协会、羽毛球协会、太极拳协会、户外运动协会、钓鱼协会、书画摄影协会,吸纳爱好者入会,明确协会职责,有组织地开展各项活动,让职工在工作之余舒展筋骨,开怀大笑,增进感情,以更为积极乐观向上的状态努力作为,以热爱企业的情怀享受工作的同时贡献更大的力量。(张英)
“四举措”推进干部走动式管理
为进一步强化现场安全管理,深化人的安全行为治理,增强管理干部的责任感,黄陵矿业一号煤矿采取“四项举措”,大力推进干部走动式管理。
完善走动式管理体系建设。该矿根据安全风险等级、区域,对部室副科级及以上管理人员编制了详细的走动式管理计划表并严格考核落实。同时,为了扩大走动式管理覆盖面,各部室其他管理人员以及各区队(厂、车间)管理人员由本单位安排专人根据工作实际情况编制走动式管理计划表,并在安监部备案。通过两级走动式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强化了事故隐患治理的深度和广度。
强力推进闭环管理。该矿制定了严格的闭环体系,首先安监部安排走动任务表、干部接受任务、入井登记、领取A卡、入井走动巡查,填写隐患、升井A卡交回信息站,然后信息员上传隐患、责任单位接收隐患、责任单位整改隐患、督办部门验收隐患、信息员销号处理,形成了“强化风险预控、强化现场监控、强化落实解决”的事故隐患治理闭环管理,为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严格走动式管理要求。在“干部走动式管理”中,坚持“带着问题去、发现问题查、解决问题回”的原则,通过“九定、十二查、五带、五拓展”对走动管理流程、重点区域、线路等进行了严密划分。通过环境风险评估,将井下各区域划分为三级监管区域,按照等级区域对干部走动管理的时间、频次和范围进行了统一量化,规定走动次数、时间和区域,确保走动管理无盲点、无盲时、无盲区。强化人的安全行为督查力度,管理人员重点对“双述”及现场安全确认情况进行抽查。对管理干部要求每月至少跟一次完整的作业循环、跟一道完整的操作工序;每年至少把业务范围内的所有作业循环跟一遍。
加大管理考核力度。为了确保隐患“五落实”到位,杜绝不实走动、虚假走动,安全监察部对走动管理严格把关,要求信息站对管理干部走动信息强化监督,确保走动式管理落实到位。同时,每周由安全监察部在调度会对管理人员走动式管理执行情况进行通报,企管计划部按规定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安全工资直接挂钩。
通过大力推进干部走动式管理,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严格责任落实,确保了管理层面人的安全行为治理工作长期、规范不走样,筑牢了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赵益勋 魏东)
行走在“云端”的“蜘蛛侠”
黄陵矿业机电公司供电所担负着矿区8座变电站和430多公里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和维护,矿山电网守护者常年奋战在供电一线,为矿区供电安全保驾护航。
一个人的“独角戏”。距离矿区约50公里的35千伏候庄变电站是一座无人值守站, 80后的李天禄作为变电站一名看护工,在这里已坚守了三年。值班期间,李天禄每天都要对设备进行巡视检查,汇报设备运行情况,清理设备卫生,天天重复一样的动作。偌大一个变电站只有他一人,冷清的主控室除了设备运行的“嗡嗡”声,就剩下他的呼吸声了……
即便是一个人的“独角戏”,他的工作和生活从未因环境而受到任何影响。
医治设备“顽疾”的“内科专家”。平均年龄36岁的机电公司设备检修班有5名“电气大拿”,每年经他们检修的设备近五百台。
作为“内科首席专家”,杨小武说,找出设备隐患,及时处理,避免因设备故障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发生是“医生”的天职。
每年春检和秋检是排查隐患的重要时期,这期间他们几乎天天都奔波在路上,哪里有问题就奔赴哪里,遇到重大事故抢修,他们经常连轴转,直至隐患排除,电网恢复安全运行才算任务完成。
行走在“云端”的“外科医生”。一年365天,不论是大雪封山的寒冬还是烈日酷暑的仲夏,该公司线路维护班8名职工不是在线路上就是在去线路的路上。
平日,他们骑着摩托车穿梭在山林间,道路崎岖难行,就徒步前进,经常一走就是一两个小时,偶尔还会遇到蛇、土蜂、野猪的袭击。线路发生故障时,他们攀爬几十米高的铁塔一干就是几个小时,忙的时候都顾不得喝上一口水,紧急抢修情况下,饭菜都是用绳子吊上铁塔,狼吞虎咽地吃完又继续投入到抢修工作中。
行走在“云端”的“蜘蛛侠”,保障了电能的正常输送,带来了万家灯火。(张辉 曹川)
“三结合”打通职工成长渠道
今年以来,黄陵矿业机电公司把职工技能提升作为全年重点工作,不断优化职工培训方式方法,坚持把职工技能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与公司业务发展有效融合,形成具有特色的“三结合”模式,有效打通了职工成长渠道,实现职工成长与公司发展双赢。
技术培训与引入新工艺相结合。该公司在传统理论培训基础上,创新开展了“现场培训”“微讲互动”等活动,利用直观、灵活的方式,把引入的新工艺纳入职工日常培训中,通过现场讲解示范,职工讨论互动,进一步激发职工对新工艺的探索兴趣,为新工艺的推广创造了有利条件。
岗位练兵与攻克新技术相结合。坚持把攻克技术难题与岗位练兵有效融合,打破传统的“学什么练什么”模式,以岗位练兵为契机,以攻克新技术为目的,选取日常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作为岗位练兵项目,发挥业务骨干的技术优势,成立攻关小组,有效攻克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仅一季度就攻克技术难题5项,预计可实现经济效益30余万元。
技能比赛与拓展新业务相结合。通过积极组织职工参加行业级技能大赛,不断培育优秀的专业技能人才,为职工搭建成长成才平台的同时,提升了公司影响力。目前,该公司利用机电设备检修、供电系统试验、信息化服务等方面的技术人才优势,不断扩宽业务范围,公司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李超)